著名科學家費米在20世紀50年代制定了自己的同名理論,圍繞其他恒星的行星當時都只是假設。如今科學家認為幾乎所有的恒星都具有至少一顆行星,極大地提高了宇宙中生命進化的可能。美國天文學會夏季會議上,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錢納森發(fā)現(xiàn),運用了費米理論研究表明,地球的屬性在整個宇宙中是很普通,并不特殊。費米悖論認為,如果人類要花100萬年抵達某個恒星系統(tǒng),那么地外文明只要比人類早進化100萬年,那么他們已經抵達地球了。
如果宇宙中有大量的生命,它應該與地球聯(lián)系,但目前沒有明確交流跡象。Solomonides認為宇宙如此巨大卻沒有聯(lián)絡信號,并不是怪事。宇宙空間太大,即使是光速,也要花費很長時間。
1974年,阿雷西博望遠鏡向2.5萬光年外的球狀星團發(fā)出信息,包括地球的坐標、人類DNA鏈等信息。雖然目的地的是2.5萬光年外的球狀星團,但有科學家認為這個消息很可能提前被捕獲,因為在球狀星團之前還有恒星系統(tǒng)。球狀星團代碼被捕獲是必然,很有可能在未來的1500年之內地球會收到其他生命的信號。
六十年前,費米悖論就指出,地外文明只要存在,就已經抵達過地球,除非整個宇宙中只有人類。也暗示在1000光年之外,或許有不一樣的世界,我們要做的只是等待,并且隱藏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