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殺害譚紹光,出賣了淮軍。19世紀60年代,李鴻章被派往組建淮軍,開始了他獨立指揮軍隊并鎮(zhèn)壓太平軍的軍事生涯。聯合列強武裝力量的支持,他成功擋住了李秀成軍團對上海的猛烈攻勢。1862年11月,淮軍相繼收復了常熟、太倉、昆山等地,掃清了蘇州外圍的威脅。李鴻章隨即將目標對準了蘇州,派遣程學啟率軍直逼城下。
一、八王殺譚紹
當時,蘇州城內的太平軍人數超過4萬,其中八王(包括郜永寬、汪安鈞、伍桂文、周文嘉、范起發(fā)、汪有為、張大洲、汪花斑)的部隊有2萬余人,而城外還有七萬多人。淮軍兵力為6萬,此外還有隸屬李鴻章的戈登常勝軍六千人。雖然淮軍有能力奪取蘇州,但代價必然巨大。于是,李鴻章想到了智取蘇州的辦法,與八王秘密談判,達成他們投降的協議。程學啟要求八王帶來譚紹光的人頭作為投降的誠意。
李秀成意識到蘇州無法守住,他在天京和蘇州之間奔波。1863年9月底,李秀成與譚紹光商議放棄蘇州,但譚紹光堅決不肯放棄,決心堅守蘇州。李秀成離開蘇州回到天京,剛走沒多久,八王在一次軍事會議上刺殺了譚紹光,并將他的人頭送給程學啟。程學啟這樣得到了蘇州的控制權,隨后李鴻章邀請八王赴宴以示慶功。八王憧憬著李鴻章為他們準備的封官大餅。
二、李鴻章殺八王
他們毫無戒備地參加了宴會,到了聚餐地點后,李鴻章以朝廷有圣旨為借口離開了。程學啟摔杯作為信號,埋伏在附近的士兵立即沖出,將八位叛徒斬首。八王連筷子都還沒動,就被送上了斷頭臺。
三、李鴻章殺掉八王的原因
八王殺害譚紹光,出賣了淮軍,這種行為令人深感厭惡。
八王投降淮軍的可能性同樣意味著他們有可能背叛淮軍。就像《三國演義》中魏延投降劉備,諸葛亮命人殺了魏延一樣,殺掉八王是合情合理的。在八王投降之前,戈登為他們作了擔保,保證不會殺害他們。郜永寬等人誤以為擁有了免死的保證,卻沒有意識到李鴻章謀劃的陷阱。李鴻章利用八王的貪婪和自大心理,安排了這場宴會,并在八王放松警惕的時候將他們一網打盡。
四、殺掉八王對于李鴻章來說有幾個重要的意義
1.恢復軍隊的紀律和威信
八王的投降和背叛行為嚴重破壞了軍隊的紀律和士氣,給淮軍造成了巨大的威脅。李鴻章需要通過殺掉八王來恢復軍隊的紀律和威信,向其他將領和士兵傳遞一個明確的信號:叛逆者將受到極端的懲罰,背叛行為將不會被容忍。
2.消除內部的威脅
八王作為淮軍內部的重要將領,他們有一定的影響力和勢力,可能對李鴻章的權威和統治構成威脅。通過將他們斬首,李鴻章可以鏟除潛在的叛亂和反對勢力,鞏固自己的權力地位。
3.向外界展示李鴻章的決心和威嚴
八王作為叛逆的頭目,他們的投降和背叛行為對外傳遞了一個不好的信號,可能會引發(fā)其他敵對勢力的干預和挑戰(zhàn)。李鴻章通過果斷地處決八王,向列強和其他敵對勢力表明了他的決心和能力,從而維護了中國政府的威嚴和尊嚴。
李鴻章殺掉八王是出于多重考慮和戰(zhàn)略需要。他利用智謀和軍事手段,鐵腕斬除了這些叛逆分子,為維護淮軍的紀律、鞏固自己的權力地位以及維護中國政府的威嚴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