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是一個風起云涌的時代,出現(xiàn)了無數(shù)的文臣武將,這些人或者計謀百出,或者戰(zhàn)力無雙,在歷史上留下了赫赫威名。
論起武將,最為出名的則為蜀漢的五虎上將,其次則為曹魏的五子良將,能位列其中的這些人無不是有著萬夫不敵之勇。
在三國前期,整個天下勢力最大的,不是曹操,也不是孫權(quán),更不是劉備,而是雄踞冀州的袁紹。袁紹實力強悍,手下自然也是猛將如云,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河北四庭柱。
河北四庭柱指的是顏良,文丑,高覽,張郃四人,他們在正史中的水平究竟如何呢?
顏良、文丑
歷史上很喜歡將這兩個人放在一起來說,在《三國演義》中,袁紹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倘若顏良文丑有一人在此,便容不得他放肆!由此可見,顏良文丑在袁紹的眼中是非常猛的。
顏良是一員猛將,在袁紹平定冀州以及與公孫瓚爭霸時,立下過不少的功勞,因此深受袁紹的器重。
建安五年(200年),袁紹、曹操于官渡交戰(zhàn)。開戰(zhàn)時,袁紹監(jiān)軍沮授勸諫袁紹:“顏良性格促狹,雖然驍勇,但不可以單獨任用。”但是,袁紹仍以顏良進攻單獨守護白馬的曹將劉延。
后來,曹操在荀攸的建議下,搞了一個聲東擊西,關(guān)羽、張遼為先鋒,擊破顏良軍,而顏良在萬軍叢中被關(guān)羽給斬殺了。
由此可見,顏良勇武有余而智謀不足,難以獨當一面。
再說文丑,文丑是袁紹的騎兵主將,也是在建安五年的時候,文丑與劉備率五千騎兵追擊曹操,中了曹操的誘敵之計,兵士只顧搶掠物資,最終文丑死于戰(zhàn)亂之中,劉備偷偷跑了。
綜上兩個人,或許武力很強,但都不是帥才,無法獨當一面,就像荀彧評價的,“顏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戰(zhàn)而禽也。”
高覽
高覽這個人吧,在正史中記載非常少。
官渡之戰(zhàn)時,曹操偷襲烏巢,袁紹采用郭圖的建議,僅僅輕騎救援,反而讓高覽和張郃去攻擊曹營,結(jié)果久攻不下,烏巢的糧食也被少了個干凈。
郭圖見自己的計謀失誤了,于是把責任都推給了高覽和張郃,兩個人一怒之下,就投降了曹操。
投降曹操之后,高覽就再也沒有了音訊,或許是本事太低,曹操看不上,又或許是因為別的什么原因吧。
張郃
在這四個人中,本事最大的恐怕非張郃莫屬了。
張郃先是河北名將,在袁紹手下辦事。投降曹操之后,又成為了五子良將,可見其本事之大。
張郃投降曹操之后,也是屢立戰(zhàn)功,還當過曹軍的主帥。
到了諸葛亮北伐之時,張郃還曾在街亭之戰(zhàn)中,擊敗馬謖,迫使諸葛亮不得不退回漢中。而后在231年時,受司馬懿的脅迫,追擊蜀軍,最后被射殺。
結(jié)語
在上文中,所提到的河北四庭柱、五虎上將、五子良將,這些稱呼名頭都是演義和民間傳說,歷史上沒有這些稱呼。不過,他們的戰(zhàn)績大抵如此,這四個人中,最強的應(yīng)該是張郃,顏良文丑兩個人半斤八兩,至于高覽,資料太少,不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