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歷史趣聞 > 正文

漢朝版的“趙氏孤兒”,告訴我們“隱忍”的智慧!

李文姬見到自己的三個兄弟突然秘密從京城洛陽回來,知道必定是父親在朝中出了事!

李文姬傷心地悲嘆道:“看來我們李家是難逃此大難了。自從祖父李弇以來,我們李家也積了不少德,為什么到頭來會落得今天這個下場!”

果然不出所料,太尉李固因為得罪權貴梁冀被罷官。

這是東漢末年上演的因為皇親國戚把持朝政,而造成的一出人間悲喜劇。

外戚當政的漢朝末年

公元145年正月,年幼漢沖帝在玉堂前殿駕崩。

當時揚州、徐州正遭遇盜賊禍亂,天下饑困,民不聊生,梁太后打算等受征召的王侯全部到京后,再對外發(fā)布沖帝駕崩的消息。

太后的擔心不無道理,多事之秋必以循序漸進、秘密處之。

然而,深諳歷史的太尉李固則提出了反對意見,他說:“皇上雖然年齡幼小,但他畢竟是天下的君王。

今天他去世了,百姓都為他感到悲痛,哪里有做臣子的共同隱瞞君父去世消息的道理?

從前,秦始皇死后出現(xiàn)了沙丘之謀(指秦始皇死后趙高、李斯等封鎖消息,篡改圣旨立二世為帝),以及最近的迎立北鄉(xiāng)侯的事情,都是因為秘不發(fā)喪造成的,這是最忌諱的事,千萬不要這樣做!”

梁太后聽從了他的意見,當天晚上就給漢沖帝發(fā)了喪。

別以為這樣,事情就會往好的方向發(fā)展,歷史不會因你的好意而按照你的意愿為走向。

當時,沖帝沒有兒子,這種現(xiàn)象在漢末走馬燈似的換人中,尤其明顯,很多皇帝少亡,而且都沒有兒子。

做皇帝的最佳人選有兩個,一個是清河王劉蒜和渤海孝王的兒子劉纘。

面對天上掉餡餅的好事,這兩個人接到詔命后立即趕到洛陽,來參加皇帝職位的競選。

清河王劉蒜嚴謹莊重,年齡又長,大臣們都傾向他做皇上。

可大將軍梁冀不這么想,皇上莊重嚴謹,又有能力哪里還有我什么事……

太尉李固勸梁冀說:“現(xiàn)在確定皇位,應該選擇年長的、德高望重且能夠親自處理朝廷政事、比較賢能的人。

我希望大將軍能夠仔細考慮國家大計,體察當初周勃之所以選立文帝、霍光之所以選立宣帝的道理,不要重蹈鄧氏家族和閻氏家族選立幼主的覆轍!”

李固你想得太簡單了,這不是讓梁冀難堪嗎!

梁冀與梁太后在宮中決策后,還是立了年僅8歲的劉纘為皇位繼承人。

劉纘做了皇帝,即漢質帝。

劉纘雖然年幼,但很聰明,他知道梁冀把持朝政,飛揚跋扈,在一次早朝時稱梁冀為“跋扈將軍”。

這讓梁冀心里很不舒服,想:要是你小皇帝長大,還有我什么好果子吃嗎!

一天,梁冀讓皇帝身邊的侍從把毒藥放在湯餅里給質帝吃。

質帝吃后藥性發(fā)作,給在身邊的李固要水喝,但被梁冀阻止。

質帝毒發(fā)身亡。

李固撲倒在質帝的尸體上痛哭,并追究照顧質帝的太醫(yī)。

梁冀怕李固會泄露自己下毒謀害質的陰謀,就想方設法要除掉李固。

作為太尉,李固忠心可嘉,但明顯智慧不足,西漢初期呂雉作亂時,右丞相王陵曾經(jīng)埋怨陳平放縱呂氏家族禍亂朝綱,對呂氏封王聽之任之。

陳平說:安劉氏天下的必定是我陳平。

經(jīng)過韜光養(yǎng)晦,果然,陳平在呂雉死后和周勃聯(lián)合誅滅了呂氏一族。

目前,李固就明顯缺乏這種隱晦以待時機的智謀。

后來,梁冀勸梁太后免去了李固的太尉之職。

此時,李固明顯覺察出了危險,知道自己大禍臨頭了。

驚慌失措的李固顯然走錯了棋。歷史上君子不與小人斗巧、斗狠,應該斗智。

既然已經(jīng)走了敗招,只好采取最小的損失來保護自己的家人和子孫。

“李氏孤兒”告訴我們要學隱忍的智慧

李固知道以梁冀的個性不會滿足于僅僅報復自己,這場禍事一定會波及到自己的子孫,梁冀肯定要斬草除根的。

于是出現(xiàn)了開頭一幕,李固事先就把自己的三個兒子李基、李茲、李燮都送回故鄉(xiāng)漢中郡城固縣(今陜西省漢中市城固縣)。

當時李燮還只是一個13歲的孩子,他的姐姐李文姬嫁給了同郡的司隸趙伯英。

李文姬見自己的三個兄弟突然一起回來,就知道父親出事了。

李文姬便與兩個哥哥商量對策,最后一致決定:為了保存李家后代,事先將三弟李燮藏起來,然后放出風說李燮已經(jīng)回京城洛陽了。

當時沒有人懷疑他們的話,都信以為真。

不久,朝廷來人逮捕帶走了李基、李茲,后來兩人和父親一道死在監(jiān)獄里。

李文姬把弟弟李燮托付給了父親李固的學生王成,拜托他說:“您為我的父親主持公道,堅持正義,有古人的氣節(jié)。

如今,我把李家唯一幸存的孤兒托付給您。李家是存是滅,就在于您了!”

王成于是帶著李燮沿著長江東下,一路奔逃,直接進入徐州。

為了掩人耳目,李燮改名換姓,在一家酒店做了傭工,而王成則在街市上擺起了卦攤給人占卜算命。

他們兩人假裝不認識,只是暗地里互相往來。

就這樣,兩人上演了漢末版的“趙氏孤兒”,不對!應該稱之為“李氏孤兒”。以待時機,還李家以公正。

一晃幾年過去了,當年的毛頭小子已出落得俊秀挺拔,為了學習文化知識,李燮就去拜王成為師,一邊在酒店打工,一邊溫習經(jīng)典學說。

酒店老板非常驚訝,認為李燮不是普通人,于是將女兒許配給他。

有些人就是自帶流量,有強大的家族基因在血液根脈里流淌,注定非同凡響。

159年8月,大將軍梁冀被桓帝誅殺。

160年正月,大赦天下,朝廷征召李固的后人。

李燮這才將自己的身世告訴岳父。

這也是古人的守身之道,要是我們遇見了這樣的事,會不會對妻子、岳父守口如瓶?很難說!

禍從口出,不一定什么時候就會因為自己的那張嘴惹禍上身。

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當初的質帝雖然聰明若不是亂給梁冀起外號,何至于被毒殺呢!

這都是管不住自己那張嘴而引起的禍患!

岳父雖然感覺女婿不是一般人,但沒想到竟是太尉李固之子,于是準備好車輛財物送給李燮,而李燮推辭不受。

看來什么朝代也是無商不富,經(jīng)濟決定上層建筑嗎!

李燮返回家鄉(xiāng),為父親兄長服喪。

姐姐見到弟弟李燮,悲傷激動,周圍的人也無不感動落淚。

李文姬勸誡李燮說:“父親正直,是大漢的忠臣,遭遇朝廷傾亂,梁冀專權,讓我家門遭此不幸,險些絕后。

如今弟弟你幸運地活了下來,這難道不是天意嗎?

但是你以后要與外人斷絕往來,不要去說梁家的壞話,若提及梁家則會牽連到皇帝,禍殃恐怕又會降臨。

我們只有把過錯和責任都攬到自己的頭上,才能躲過這場災難。”

多么智慧的女性!看事透徹而有智慧,處事合理深有見地。

李燮恭敬地聽從了姐姐的建議。

原來,質帝駕崩后,李固和司徒胡廣、司空趙戒,及大鴻臚杜喬都建議立清河王劉纘為帝。

但梁冀想立蠡吾侯劉志為帝,眾人不同意,梁冀憤憤不樂,可又沒別的理由改變眾人的主意。

中常侍曹騰因為之前拜訪劉纘時,劉纘沒有向他施禮而憎恨他,聽說此事后,便連夜到梁冀那里商量立劉志為帝的計謀,使梁冀堅定立劉志為帝。

細節(jié)決定成敗,劉纘又一次因為自己不重視小節(jié),而與皇帝錯失交臂。

可惜!

而李固也因為反對劉志任帝,被后來的漢桓帝劉志所忌恨。最后死在獄中。

因此,李文姬才這樣囑咐弟弟不要攀咬梁冀,避免揭露當初父親曾經(jīng)堅決反對立劉志為帝的事情。

可見李文姬考慮問題全面而圓滿。

靈帝即位后李燮被提拔為河南尹。

這個“李氏孤兒”實現(xiàn)了人生逆襲。

而他的救命恩人王成去世后,李燮以禮安葬了他,每到祭祀的日子都會為王成設上賓之位進行祭拜。

當時人們都稱贊李氏家門忠義正直。

然而,筆者認為,李燮的姐姐李文姬是更應該值得稱贊,她是保留自己娘家人和門風的總導演。

分享至:

歷史趣聞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