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奇聞異事 > 正文

舌尖上的重口味,仫佬族吃蟲節(jié)(為消滅害蟲吃螞蚱/蝗蟲)

傳說仡佬族過吃蟲節(jié)最先始于一位名甲娘的婦女。相傳在很古的時候,仡佬族地區(qū)連年遭受蟲災(zāi),莊稼所收無幾。甲娘望著遭蟲害的莊稼心如火焚。于是她毅然地帶領(lǐng)幾個孩子到田里捉蟲,然后將捕獲的昆蟲加種佐料,做成好吃的食品,請所有的人吃。

凡是吃過她加工的昆蟲按照甲娘的加工方法,做成可口的食品,任人品嘗。從此害蟲減少了,莊稼獲得了豐收。為此,甲娘受到寨老們的獎賞。甲娘把寨老們獎給她的肥豬殺了之后,宴請了全寨的父老,并訂于每年農(nóng)歷二日為吃蟲節(jié)。至今仡佬族民間每年在吃蟲節(jié)時要制作油炸螞炸、膽腌酸螞炸和甜炒蝶蛹等應(yīng)時小吃。

除仡佬族過吃蟲節(jié)外,哈尼族也有專門吃蟲節(jié)日,民間稱“捉螞蚱節(jié)”。不同于平時的食用昆蟲食品,捉螞蟻節(jié)的吃蟲有很大的成份是在消除蟲害。因此,當人們捉到螞蟻的時候,首先把螞蚱撕成頭、腿、耳和翅膀各一份,然后再用木棍或竹片夾起來,插在田邊、地頭,用以威嚇那些還沒有被捉到的螞炸,使它們不敢再危害莊稼,最后才把這些撕碎的螞蚱收攏起來,回家作菜。


分享至:

奇聞異事相關(guān)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