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歷史趣聞 > 正文

烏臺詩案蘇軾寫了什么詩 烏臺詩案蘇軾身陷囹圄

在著名的烏臺詩漢中,蘇軾所寫下的曠世作品便是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作為豪派詩詞的巔峰之作,蘇軾在這首詩中既緬懷了先人,同時也展開了對未來的期盼。不少人認為,蘇軾雖然全篇都是對過去的描述,但是實際上是在借古代的著名戰(zhàn)事來表達自己身處的境遇十分糟糕,同時也表達了蘇軾未能成功,尚未成就一番偉業(yè)的惋惜與悲憤。

一、烏臺詩案蘇軾身陷囹圄

蘇軾在烏臺詩案這一時期所創(chuàng)作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雖然字里行間處處充滿豪放和磅礴大氣的意境,但是實際上此時的蘇軾所處的境遇是十分不幸的。蘇軾當時被貶正處于四十多歲的中年時期,而創(chuàng)作這首詞時,已經是蘇軾被貶的第三年。過去的蘇軾因為在自己的文學作品中批判和諷刺國家新頒布的法令,因此被新上任的官僚責罰,因而才被罷黜。

而蘇軾本身就因為被貶懷才不遇而悲憤不已,再加上蘇軾為了排解憤懣之情,縱覽了許多自然景觀和好山好水。而人在自然面前是十分小的,在如此龐大和壯麗的風景之下,蘇軾聯(lián)想到曾經的周瑜也經歷過意氣風發(fā)的時節(jié),由此便引發(fā)良多感觸。蘇軾認為,周瑜盡管無比風光,但在之后也不得不郁郁而終,因此不僅感受到時光飛逝的悲傷,另外也悲憤于自己的滿腔熱血不能揮發(fā),豪情壯志也不能得以實現,由此便感覺自身更加不幸了。

二、《念奴嬌》充滿悲憤

更為重要的是,蘇軾因被貶黜,還引來了牢獄之災。在牢獄中,蘇軾靠兒子送飯來接濟自己。蘇軾不了解監(jiān)獄外的情況,因此并便與自己的兒子商議,情況順利的話,每天送的飯包括菜和肉。但若是在朝堂上有不利于蘇軾的情況發(fā)生,那么就將菜單改為魚,蘇軾的兒子悉心聽從父親的教誨。

然而有一天,蘇軾的兒子由于家中沒有屯糧,便匆匆去外地進行購買,因此便找了京中一位親戚給蘇軾送飯,但是并未將這一決定告知對方。而親戚便做了一條魚送給了蘇軾,蘇軾以為即將遭遇不測,自己的境遇會更加糟糕,認為自己必將不久于人間,因此便寫下了兩首極為悲憤和郁悶的詩詞。

分享至:

歷史趣聞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