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日軍的731部隊就使用了芥子氣毒殺了我們無數的同胞,甚至直到現在我國東北黑龍江省就還出現了不少因日軍遺留的芥子毒氣桶而出現傷亡的事件,那么這種危害性極強的毒氣到底是誰發(fā)明的呢?下面就跟著探秘志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芥子毒氣其實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就出現了,后來還陸續(xù)在日軍侵華戰(zhàn)爭中使用,即便是現代社會也依然沒有逃過芥子毒氣的威脅,比如齊齊哈爾8·4毒氣事件就是案例之一,芥子毒氣實際上最初是由德軍發(fā)明的,在1918年,德軍為了能夠突破防毒面具的障礙,就開始研制一種帶有刺激氣味的毒氣,這就是芥子毒氣,它帶有非常濃郁的芥末味和大蒜味,能夠使接觸到的人皮膚出現嚴重的潰爛癥狀。
據說這種芥子毒氣能滲透到防毒面具之中,凡是聞到這種氣味的人都會產生強烈的嘔吐感,出現咳嗽、打噴嚏以及惡心等癥狀,從而被襲擊的人就會更容易扯掉自己的防毒面具,最終也更容易中毒身亡,這就是芥子毒氣最初的發(fā)明初衷,芥子毒氣也因此被稱為“毒氣之王”。
芥子毒氣是典型的糜爛性毒氣,它能夠順利的突破人體的多重防線,首先就是身體的第一層抵御系統,它就是人體的皮膚,透過毛孔,芥子毒氣就會進入到血液中,從而開始流遍全身,這時毒氣會開始尋找合適自己的部位進入,中毒的人就會產生劇烈的疼痛感,甚至灼燒感,逐漸出現紅斑,甚至水泡和潰爛。
除了皮膚之外,人的呼吸系統也會受到芥子毒氣的威脅,首先通過鼻子或者口腔的粘膜,芥子毒氣會進入支氣管,從而逐漸導致粘膜水腫、充血,最終造成潰爛,這時肺部就可能會直接穿孔。而芥子毒氣危害的最嚴重的就是神經,因此芥子毒氣中毒的后期就會出現抽搐和神經興奮,可以說在中毒死亡之前,芥子毒氣都會讓人陷入無盡的痛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