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六大基酒之一的龍舌蘭酒,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同時它也是墨西哥的國酒,被稱為墨西哥的靈魂。但是關于龍舌蘭酒,有很多人認為它是有毒的,因為它的原料龍舌蘭本身就是有毒的,所以讓人不解的是既然有毒那為什么還制成酒給別人喝,這到底是什么情況呢?而且有人說喝龍舌蘭酒加鹽是為了中和毒素?
其實當你對龍舌蘭酒全面了解之后,就會知道龍舌蘭酒是沒毒的。因為在它的原料龍舌蘭中,有毒的是龍舌蘭葉部的汁液,而釀造龍舌蘭酒用的則是塊狀的根莖。
所以種植者在龍舌蘭生長過程中會不斷割除一些東西,首先是除去龍舌蘭心,以保證植物不會死亡而是正常生長,緊接著再徹底的切除草葉,否則龍舌蘭草葉進入釀酒流程的話不僅會使酒的口感很差還會將葉汁里的毒帶入酒中,這種度持續(xù)服用會致死。
在歐美國家龍舌蘭酒制作出來后會在酒里放一只龍舌蘭蟲干,用來提升味道等,所以龍舌蘭酒一向被稱為蟲子酒。有的人酒認為龍舌蘭酒有毒和蟲子有關,但其實是沒有任何關系的。
這種龍舌蘭蟲干是在龍舌蘭草的底部發(fā)現(xiàn)的一種白色的蝶類幼蟲,后來被人們加入到龍舌蘭酒中,說是不僅可以豐富酒的風味也可以證明這瓶酒確實原料來自龍舌蘭草。但其實這只是一種營銷手段,蟲子也沒有毒。
西元三世紀的時候,中美洲地區(qū)的印第安文明就已經有了發(fā)酵釀酒的技術,多汁多糖的龍舌蘭很自然的就成為他們釀酒的原料,通過龍舌蘭汁發(fā)酵后釀造出來的Pulque酒。直到16世紀西班牙人到來后帶來了歐洲的烈酒蒸餾技術,大量的Pulque被蒸餾成烈酒銷往歐洲,也就開始了龍舌蘭酒風靡世界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