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歷史趣聞 > 正文

漢朝大將李陵投降匈奴,究竟是形勢所逼?還是對漢王心灰意冷?

李陵,是漢朝李廣的孫子,當時是被漢武帝派遣到酒泉,掌管5000步兵,防備匈奴。

只是,上面有著號稱“飛將軍”的祖父,李陵又豈會甘心任職在大后方。

于是,匈奴來襲,李廣出兵,李陵也自請帶著5000步兵前往,而結(jié)果就是,李陵被匈奴首領(lǐng)圍困山谷,成為囚籠困獸。

不得已,李陵當場投降,5000步兵也只剩400人逃回。

漢武帝聽聞大怒,不但將為其說情的司馬遷施以宮刑,還處死了李陵的母親,妻子和兒子。

作為漢朝時一位悲劇英雄,其榮辱功過似乎已經(jīng)蓋棺論定。今天卻想再探其投降匈奴原因。李陵,是漢朝李廣的孫子。李家世代為將,卻又都似乎運命多蹇,不是這個短命,就是那個受到排擠,始終不見興旺發(fā)達。

李陵之祖父李廣,驍勇善戰(zhàn),軍功累累。然而就是這個令匈奴聞風喪膽的將軍,也曾有過被敵人生擒活捉的屈辱。武帝元興六年,李廣率軍出雁門關(guān)討伐匈奴,因眾寡懸殊,被匈奴軍俘虜。后來雖然伺機脫逃,但因損失部下太多,本人也曾被俘虜,被漢王朝判決斬首。

然而就是這個威勢赫赫的殺敵將軍,也終生郁悒不得志,"白首覓封侯”,官位從沒超過九卿。留下了千古絕唱,也留下了千秋遺憾。

李廣愛兵如子,深得民心,在跟隨大將軍衛(wèi)青出征匈奴時,由于衛(wèi)青好大喜功,排除異己,結(jié)果使李廣沒有得到和單于對敵的機會。同時禍不單行,李廣在遵從命令,迂回作戰(zhàn)時迷路,誤了軍期,按律當斬,李廣為不使手下將校受到株連,承攬罪名,畏罪自殺。

李陵完成任務(wù)后撤退,不幸在歸途中與單于主力遭遇。單于用,8萬士兵圍困,李陵軍傷亡慘重,箭也射光了,但他們也殺傷了匈奴一萬多人。他們浴血奮戰(zhàn)8天,突出重圍。但在距離根據(jù)地僅一百多里的地方,李陵軍又被匈奴截斷了歸路。

表現(xiàn)在:(1)李廣善于以少勝多,李陵也好出風頭,兩人都是個人英雄主義。都不懂“藏鋒”。(2)李廣不鉆不拍,只管在疆場效命;李陵一味拼打,缺乏心計,最終自食其果。(3)李廣受衛(wèi)青壓制,李陵也是為貳師李廣利作嫁衣,漢王朝丟卒保車之險惡心思,可顯端倪。(4)李廣損兵折將,畏罪自殺;李陵戰(zhàn)況無奈,無糧無矢,兵卒幾乎損失殆盡,投降。死的降的都不太光彩。

一,李陵深諳為兵之道,他帶兵突出重圍,已屬強駑之末勢;而匈奴兵占盡地主之利,天時,地利、人和,坐收漁利,輕而易舉。李陵愛兵如子,為保存兵卒性命,他孤注一擲,選擇投降。

另外,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無糧無矢,憑何以戰(zhàn)?軍心已渙散瓦解,再戰(zhàn)無異于以餒羊投餓虎,拿雞蛋碰石頭,自取滅亡。再者,偏師深入,又無援兵,早屬兵家大忌,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戰(zhàn)機一觸即發(fā),要求速戰(zhàn)速決,李陵插翅難飛,與其束手待斃,讓人家甕中捉鱉,何如“置之死地而后生”以曲求直。

因此說李陵投降是迫不得已,情勢使然。二,當時匈奴屢下騷擾,兵精馬悍,且匈奴兵狡詐詭譎,使?jié)h朝損失慘重,投降匈奴成為家常便飯,甚至不得不一度采取變形變相的妥協(xié)--和親政策,以求茍安。

李廣、李陵兵敗于匈奴固無論矣,漢朝大將投降匈奴的俯拾皆是:趙信將軍以匈奴的相國投降漢朝的功勛,受封為翕侯。

武帝即位十七年,任前將軍和單于交戰(zhàn),兵敗投降匈奴因俘虜了樓蘭王而被封為浞野侯的趙破奴將軍,在與匈奴左賢王作戰(zhàn)時,以懸殊的兵力2萬對8萬敵軍,而被活捉,全軍覆沒,在匈奴羈留十年后逃亡回漢朝;在李陵之后深受漢朝器重的貳師李廣利,因全家被滅族,而倒戈匈奴,與漢朝作對。

1.漢王朝“裙帶風"盛行。衛(wèi)青一生顯貴,沒有遭到橫禍的原因是,一來由于自己的姐姐衛(wèi)子夫受漢武帝寵幸,二是與平陽公主結(jié)婚成為不折不扣的皇親國戚。其他將臣,不是被殺戮,就是被滅族,削奪封地,不得善終。

霍去病也承漢武帝恩澤,得掌“驃騎將軍”之印,與大將軍衛(wèi)青(霍之舅父供享富貴。與之同時,李廣、李陵郁悒不得志,充當了衛(wèi)青、李廣利(漢武帝寵姬李夫人之兄)的“嗎前卒”。“天漢二年秋出征匈奴的直接動因是漢武帝想通過這場戰(zhàn)事再提拔貳師李廣利,為其增封。

軍隊戰(zhàn)勝了,功勞屬于最高統(tǒng)師,而下層將官根本不能得到名實相符的獎賞。賞罰不公,任人唯親,是漢王朝一大弊端。如果對李家公正對待,賞罰到位,不少人不但可以保全性命,至少也不至于投降敵人,甚或會在感恩、良心,道義的驅(qū)使下,去效命疆場,為國盡忠,這是完全可能的。

后來犯下重罪,畏罪自殺,不能不給李陵心靈上留下影響。李陵的叔(伯)父李敢曾經(jīng)搶奪了匈奴左賢王的戰(zhàn)鼓和軍旗,被封為關(guān)內(nèi)侯。后因怨恨大將軍沒有聽從其父李廣的請求,使李廣因迷路自殺身亡,與衛(wèi)青發(fā)生械斗,并將衛(wèi)青打傷。

漢武帝也曾因李廣運命不佳為由,命令衛(wèi)青對李廣多方壓制,最后導(dǎo)致李廣沒有死在戰(zhàn)場上,卻死在“延誤軍期”的“漢家”"軍事法庭”上。

所有這些李陵心中有數(shù),造成了他的投降偶然中的必然。四,如果不從其整體上看它的發(fā)展態(tài)勢的話,單從用人上來看,漢朝可以說是一個臭名昭著的朝代。其最高統(tǒng)治者最擅長于“卸磨殺驢”,著名成語:“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就出自于此。

遍覽二十四史,封建帝王和開國元勛(有功大將)的關(guān)系,始而互相依存,既而互相戒備,最終無情殺戮。天下初定,漢高祖便采取“鐵血政策”,不擇手段,先滅殺了彭越、韓信和莫布。就連“和親政策”的始作俑者韓安國,屢立戰(zhàn)功,卻終未被重用,以至于吐血而亡。

漢王朝延用前朝律例,對功臣嚴刑峻法,使人人膽寒。其中,李廣違軍期按律當斬,后用錢糧贖為平民;貳師李廣利功高蓋世,其家族也未逃脫滅門之禍,直接造成了李廣利的投降。因俘虜了樓蘭王被封侯的趙破奴將軍,最終也因巫蠱之禍被滅族。

許多功臣大將,不是被滅族,就是畏罪自殺。而且,在漢王朝,天子翻手為云,覆手為雨,往往以自己的好惡來決定臣子們的榮辱。尤其是漢武帝,好大喜功,常常自以為是,喜怒哀樂沒有常譜。其意愿容不得臣下違背和抵牾。

他曾以“誣罔”罪腰斬了樂通侯欒大,以“腹誹罪”誅殺了大臣顏異。又如李廣利當初伐大宛時,攻郁城而不下,只好退至敦煌,上書乞求班師還。

漢武帝大怒,便派遣使者詔諭玉門關(guān),有敢入者斬。發(fā)起怒來,即使對他所寵幸的人尚且毫不留情。當時鄧光等公卿大臣建議罷兵,漢武帝競?cè)粚⑧嚬獾热税皋k懲處。李陵曾十分感慨地對蘇武說:"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安危不可知。”

臣子們往往人人自危,即使富貴了也是朝不保夕,曇花一現(xiàn)。另外,漢王朝窮兵黷武,征戰(zhàn)不息,它需要千千萬萬殞身不恤的壯士,往往以軍功論封賞。

許多將軍,浴血奮戰(zhàn),效命疆場,回到朝廷,卻不得不任人宰割,逐步被削奪封地,甚至招來殺身之禍。同伴的被殺戮,被滅族,使他們也如驚弓之鳥。神經(jīng)高度緊張,難免會出現(xiàn)反常舉動。李陵投降可謂事出有因。

在《報任安書)中,司馬遷認為李陵委曲求全,曲線救國,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投降或陷身于匈奴后回歸的不是缺乏先例。李廣曾被俘,結(jié)果逃脫:浞野侯趙破奴也因全軍覆沒,被俘十年后回漢朝。蘇武也在匈奴牧羊19載,最終才得返回。

正好表明李陵投降是出于無奈的,他投降后內(nèi)心是極度痛苦的,他時時刻刻都在惦記著自己的國家,惦記著囚于保宮的老母。

他一定能夠把在奇恥大辱之下蓄積已久的宏志奮發(fā)出來,干一場無愧于自己國家的壯舉來。因為他始終在以曹沫為榜樣,尋機報效自己的國家。家人被殺后,李陵的宿志便無從實現(xiàn)了。使李陵不得奮發(fā)大志的重要原因,正是漢武帝對他的誤解和過激。”

單于知人善任,任人唯賢,比漢武帝英明,最起碼他不胡亂殺戮功臣。翕侯趙信投降后,也曾得到過重用。

如果不談其投降性質(zhì),單從用人角度講,匈奴王可謂深通“以華治華”的道理,比之漢武帝之懷瑾握瑜卻不知珍惜好多了,禽擇木而棲,友擇善而從,李陵“好死不如賴活著”,也終于得其善終。

李陵好為難!當初情勢危急,漢王朝用李陵來和匈奴作戰(zhàn),消弭禍端,卻未給李陵任何防后措施甚至連救兵也不可期及,同時,“軍隊之失,按律當斬”,李陵戰(zhàn)至最后,開初以5000弓箭手對敵8萬,幾乎損失殆盡;后來又遭伏擊,兵卒已經(jīng)所剩無幾,李陵投降前,與他一起領(lǐng)軍的還有校尉郭延年,兩人最后關(guān)頭總共領(lǐng)了十多名軍士突圍,被千余敵軍圍困。

郭延年也戰(zhàn)死。李陵好虎架不住一群狼,不得已投降。戰(zhàn)爭統(tǒng)帥(朝廷有漢武帝,前線有貳師)對敵情估計不足,對“單于”掉以輕心,結(jié)果造成了李陵軍事上的慘敗,上峰決策失誤,如今把罪過全加在李陵身上,竊以為老大不公。

譬如蔣介石“攘外先安內(nèi)”的政策害得張學良成了"不抵抗將軍”成為萬夫所指,從這個角度講李陵可謂冤枉。即便回到漢朝。

也還是免不了死罪,走其祖父李廣畏罪自殺或被凌遲的老路。何況漢朝動不動族誅,連坐,李陵回來也沒有好的結(jié)果。李陵不糊涂,李陵好“清醒”啊!識時務(wù)者為俊杰,能屈能伸還是丈夫,李陵九死一生,無可奈何選了投降。

綜上,李陵投降為情勢所逼,司馬遷為李陵翻案也是事出有因。至于漢武帝,更不應(yīng)該草率的殺戮掉李陵全家,也更不應(yīng)對耿直進諫的司馬遷施以宮刑。

只可惜這位在命運中掙扎的末路英雄,再也沒有了歸家的機會。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此文章旨在倡導(dǎo)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dǎo)。如涉及版權(quán)或者人物侵權(quán)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nèi)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lián)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分享至:

歷史趣聞相關(guān)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