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歷史趣聞 > 正文

光緒駕崩前留下21字遺言 慈禧道:就為這也得你先走

1908年11月14日,一陣悲切的哭聲在紫禁城瀛臺回蕩,李蓮英匆匆忙忙地沖進慈禧太后的寢宮,氣喘吁吁地說:“不好了,光緒帝駕崩了!”慈禧面露寬慰之色:“他有無留下遺言?”李蓮英搖搖頭:“只說了一句,為奴不敢言。”慈禧揮了揮手:“無妨,你現(xiàn)在懂我為何常走在他后面了吧。”

1871年,光緒帝載湉降生,他是同治帝的七叔的兒子,這個消息讓同治帝興高采烈。慈禧得知后大加賞賜,并親自前來祝賀。她看著嬰兒的額頭飽滿,五官端莊,心中喜愛之情油然而生,贊嘆道:“這孩子相貌端正,前途不可限量。”

四年后,同治帝因病離世,而載湉被過繼給慈禧,成為宮中的接班人。光緒帝當時年僅4歲,對慈禧有著特殊的依賴,一度躲到慈禧身邊不愿出來。

慈禧溫柔地撫摸著他的頭:“別怕,你是皇上,有皇阿爸在,沒人敢不聽你的。”于是,小光緒坐上了皇位,慈禧也滿意地點了點頭。光緒帝即位,年號光緒。

慈禧對光緒的寵愛和期望溢于言表,她自責于同治帝早逝,認為是自己的失職導致了兒子的過度放縱和染上惡疾。為此,她將對同治帝的愧疚和責任都轉(zhuǎn)移到了光緒身上,嚴格要求并寄予良望,期望他成為一位卓越的君主。

光緒帝也表現(xiàn)出極大的孝順,這一時期成為“母慈子孝”的佳話。然而,1889年,慈禧做出了一項重要的決定,讓光緒親自處理政務,旨在檢驗她長達數(shù)年的教育成果,并評估光緒的施政能力。然而,一上臺便發(fā)生了兩件大事。首先是1894年的甲午戰(zhàn)爭,中日為爭奪朝鮮半島震蕩,光緒帝下令全力應戰(zhàn)。然而,清軍卻在戰(zhàn)場上節(jié)節(jié)敗退,這場戰(zhàn)爭使得清朝的國際聲譽大幅下降,光緒帝的名聲也受到損害。

光緒帝開始反思戰(zhàn)敗的原因,卻未能正視自身的問題,將失敗歸咎于清朝制度的滯后。于是,他決定進行變法圖強,試圖推動國家迅速振興,擺脫列強的壓迫。

光緒的變法計劃并未得到有效的支持,由于受到既得利益集團的阻撓,變法很快陷入困境。光緒所聚集的團隊大多是沒有實權和經(jīng)驗的文人,變法進展緩慢,引起了社會的不滿。

在變法的困境中,光緒逐漸喪失了政治的主動權,而慈禧則在背后默默觀望。變法的集團在面對既得利益的強大反對時顯得力不從心,變法運動不到百日就告失敗,人心惶惶。

慈禧得知此事后,親自出面制止,將變法運動轉(zhuǎn)變?yōu)橐粓鰥Z權運動。光緒對權力的嘗試使他對慈禧的依賴減弱,母子關系急轉(zhuǎn)直下。

慈禧并未廢黜光緒的帝位,但將他軟禁在瀛臺。光緒的權力掌握被慈禧奪取,從此慈禧垂簾聽政。雖然她未廢光緒的帝位,但她開始尋找合適的繼承人。

光緒對慈禧推崇溥儀為繼承人的計劃早有耳聞,他沒有想到這一天會來得如此迅速。慈禧授予載灃攝政王的職務,開始著手培養(yǎng)繼承人。

1900年,慈禧召見了“溥字輩”中的10余人,對端郡王載漪的次子溥儁頗為傾心。然而,因為載漪在義和團運動中支持“扶清滅洋”的立場,導致他遭受處罰,慈禧不得不放棄廢黜溥儁的計劃。

1908年,慈禧任命載灃為攝政王,將兒子溥儀教養(yǎng)在宮中,溥儀實際上是光緒的侄子,兩人有著至親的關系。光緒對慈禧欲讓溥儀接替自己的計劃早有察覺,卻沒有想到這一天會來得如此突然。

1908年11月13日,光緒身陷重病,意識陷入昏迷狀態(tài)。然而,在得知溥儀已被接入慈禧寢宮,即將繼位時,光緒吐血而終。他留下了一句令人深思的遺言:“但愿我的今日不是你的明日,此時你若大一些就好了。”

李蓮英將這一消息告訴慈禧時,慈禧長舒一口氣,感慨萬分。她輕聲說道:“你到底還是走在了我的前面,你若不走,我豈能放心。”聽到光緒生前的遺言,慈禧冷笑著表示:“知道你權力之心不死,和我不一心,所以我才要走在你后面。”

次日,慈禧也辭世。光緒和慈禧之間長達近二十年的糾葛隨著兩人的離世畫上句號。盡管他們本是至近的親人,卻因為權力的爭奪而成為了仇敵。這一悲劇令人感慨,母子關系的錯綜復雜最終導致了兩位君主的離世,而大清王朝的命運也難逃衰亡的命運。

分享至:

歷史趣聞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