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歷史趣聞 > 正文

“漢壽亭侯”關云長,這是多大的官?能讓關二爺極為珍視

古人云:“君子澤五世而斬,小人澤五世而斂。”這句名言出自關羽之口,真實流露出忠義兩難的艱辛抉擇,也為關羽的傳奇人生增添了一抹壯麗的色彩。然而,在他英勇奮戰(zhàn)的歲月里,他是否曾遇見一個能理解他內心掙扎的靈魂呢?讓我們一同來追溯那逝去的歲月吧,縱使歷史漫長,但當我們捧起書卷,彌漫的赤子之心仍然值得我們緬懷與傳頌。

關羽是一個英勇無畏的戰(zhàn)士,他揮舞著手中的青龍偃月刀,橫掃敵軍如狂風暴雨般凌厲。然而,他的內心又隱藏著一份掙扎與抉擇。他始終堅守正義的信念,但在命運的追逐之下,他不得不面對生死和忠誠的殘酷選擇。他是何等的心境,又是怎樣的思考,在那熊熊烈火的底下?

入世,遇知己,義結金蘭

公元184年,北地寒冷刺骨,一個少年身穿青衣懷揣著遠大的夢想,南下探尋命運的軌跡。他就是后世風靡一時、聲名顯赫的關羽。年少時的關羽曾經在親戚家中安樂寄居,對世事一無所知,只想著南下尋找機會。然而,他卻在歷經艱辛的旅途中頻繁受挫,甚至被官府抓去充軍,生命危在旦夕。幸好,在那個困頓中他不期而遇了與自己遭遇相似的張飛,兩人結伴而行,逐漸成為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后來,他們來到了荊州江夏,偶然在一家小酒館里躲雨時,遇見了志向高遠、心懷抱負的劉備。劉備生于官宦之家,見多識廣,經歷豐富,三個人在座談交流之中,相見恨晚,志趣相投,于是在江夏桃園廟下結為了異姓兄弟。

從此以后,三兄弟情同手足,共同分擔艱辛困苦,關羽也漸漸深刻體會到了兄弟之情的可貴。他們常常一起討論天下大勢,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推翻圖謀不軌的曹操,恢復漢室的天下。劉備溫和有禮,讓人感到親近;張飛勇猛過人,給人以安心感;而關羽則武藝超群,守望相助,三兄弟似乎注定會在歷史舞臺上闖出一片天地。

然而,好景不長,曹操為了奪取朝權,與各路豪強展開激烈的決戰(zhàn)。劉備發(fā)動徐州起兵,卻不敵曹軍的強大實力,終只得放棄徐州,匆忙逃亡。然而,不料,強敵竟綁架了劉備的家族,以此威脅他的生命。劉備深感痛苦和無奈,只得先行離開保護自己。然而,關羽卻在關鍵時刻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虛張聲勢,假意投降曹操,暗中保護著劉氏一家。“義重如山,我愿以身報之。”關羽心中暗下決心,絶對會盡其所能保護好劉備的家人。

立功,賞封“漢壽亭侯”

關羽因向曹操投降,展現出卓越的武藝,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戰(zhàn)功,使曹操也不得不佩服。曹操明白關羽對劉備忠誠無私,不會心甘情愿地效忠他,于是想方設法留住他。一場戰(zhàn)役結束后,關羽殺了京城名將顏良,曹操非常高興,立即命令朝廷上書,請求封關羽為“漢壽亭侯”。

曹操對關羽的重視可見一斑,這個封號不可小覷。當曹操親自賜于關羽金印的時候,關羽表情平淡。左右的侍從都以為他在沾沾自喜,而曹操則暗自欣慰,認為對方已經心悅誠服。然而,關羽心中卻有另外一個想法——朝廷的印信將會讓自己的行動變得更加順利。

隨后,關羽跟隨曹軍征服河北的諸侯,大破了文丑的軍隊。他身上的“漢壽亭侯”的旗幟高高飄揚,威懾了整個北方。無數敵人見到關羽的旗幟,都不敢輕舉妄動。曹操得意洋洋之余,也隱約感到關羽并沒有真正效忠他的意思。總有一天,忠義的關羽會飛往劉備的身邊。

就在這時,部下前來報告,劉備已經投奔了袁紹。關羽久久地陷入沉默之中。他對劉備的安危感到焦慮,又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離開曹操。某一天,曹軍取得了重大勝利,曹操盛情邀功宴,希望留住關羽在幕府永遠駐扎。誰知道關羽對金錢名利不動心,堅決辭去一切封賞,獨自北上。關羽內心思念劉備的情感再也無法抑制,他迫不及待地要與劉備見面。

重義,過五關斬六將

早在踏上征程之前,關羽得知劉備已經投奔袁紹。他想到劉氏家族已經安全無憂,于是暗中計劃著要離開南方,北上尋找更好的歸宿。這一天,曹軍戰(zhàn)果輝煌,曹操邀請關羽參加功績宴會,希望他能永駐幕府。然而,關羽對名利并不動心,堅決辭去所有封賞,獨自北上。

曹操大怒,立即派兵追擊。關羽途中遇到了追兵五千,騎馬突出重圍。穿過瀘水后,又遭遇了曹將呂曜的埋伏。呂曜率領五萬兵馬,駐扎在當陽長阪,意圖生擒關羽。然而,關羽率先沖鋒陷陣,連戰(zhàn)數日,最終將呂曜在馬下斬殺,士兵們見到這一幕都歡呼雀躍。

正是經歷了五關斬六將的艱辛,關羽終于抵達了劉備身邊,并將劉氏家眷安全送到了他的身邊。劉備激動地流下了感動的淚水,與關羽緊緊握手,俯身拜倒在地,以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諸葛亮、張飛等人也紛紛舉杯慶賀關羽的英勇行為。劉備用幾句慰問的話語表達對關羽的贊賞,稱贊他是“義薄云天”的好漢。關羽回答道:“主公遇到困難,臣子必定全力相助,這正是做為臣子的責任。”眾人無不被關羽高尚的品德所折服。

與此同時,曹操的部下也私下里對關羽的義舉表示佩服,紛紛感嘆道:“關云長果真是忠義之士!”整個朝廷上下對忠義之士深表推崇。許多士兵更是感慨萬分,他們希望自己能有關公一半的義氣。他們深情地說:“若人生只如初見,又何必因秋風而悲傷呢?”回想起桃園結義的那段歲月,如今忠義兩相輔的關系,眾人不禁感嘆萬分,他們被關羽的精神所打動,真是一位令人欽佩的義士!

結語

盡管關羽早已北上投奔劉備,但他仍然被人們廣泛稱為“漢壽亭侯”,這個稱號成為了關羽的代名詞。然而,對于這個稱號的讀音存在一些爭議。有人稱“漢壽”是一個地名,關羽的食邑就在這里;也有人稱“壽亭”是一個地名,由朝廷封授給關羽的。究其原因,大概是因為民間的傳說夸大了一些,并沒有進行深入考證。

如果我們仔細思考一下,用“漢壽”來解讀這個稱號更為確鑿。如果參考同時代其他諸侯國的爵位,很多都是類似“某地亭侯”的稱號,所以關羽很可能就是“漢壽亭侯”。所謂的“壽亭”之說只是后來的人捏造出來,目的是為了突顯關公的義舉。這樣的爭議,歸根結底是人們對關公忠義精神的向往,也是對他價值的一種顯現。

然而,我們懷念關羽的時候,不能僅僅停留在虛名之上。他高風亮節(jié),忠心報國,才是真正讓人肅然起敬的地方。關公視金銀權位如同糞土,一心只想在眾人面前盡自己的職責。他的名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完美地詮釋了他一生的態(tài)度。后世的人們更應該銘記義重如山的價值觀,自問:我愿意為正義付出多大的代價?善惡終有報應,只有義薄云天的人,才能無憾于今生。

分享至:

歷史趣聞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