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考古發(fā)現(xiàn) > 正文

鴻門宴上,項羽讓樊噲喝了多少酒?馬王堆漢墓揭開了真相

談及鴻門宴上的樊噲,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生吃豬肉,茹毛飲血,悍勇豪放,但鮮為人知的是,在此之前他還喝了一杯酒。

項莊舞劍之時,樊噲闖入宴會,非常憤怒地瞪著項羽,隨后項羽賜酒,“則與斗卮(zhī)酒”,樊噲拜謝之后一飲而盡。

其中,“斗卮酒”三個字成為千古之謎,千年來眾說紛紜,馬王堆漢墓出土之后終于揭開了真相。

所謂“卮”,就是酒杯,但“斗卮”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林甘泉主編的《中國經(jīng)濟通史·秦漢經(jīng)濟史》認定:漢代1石=2市斗,1市斗=13.5斤,1石=27市斤粟。換算下來,秦漢一斗相當于現(xiàn)在的12~13.5斤左右。

如果斗卮之斗代表容量,那么一斗卮至少就是12斤,樊噲一口氣喝下12斤酒,難度無疑很高。況且,先秦時代似乎也沒有必要制造12斤一斗容量的酒杯,項羽也沒必要讓樊噲喝一斗卮酒。

相關(guān)研究表明,唐代一斗為6.25斤,宋代一斗為11.84斤,明代一斗為18.25斤。換言之,唐代的還好一些,以其他朝代的斗之容量計算,樊噲將一斗酒一飲而盡的難度很大,也就難以理解“樊噲喝斗卮酒”。

于是,對于“斗卮酒”的理解分為了兩種:“斗”是抄寫錯誤,因抄寫錯誤多出來的字句,原本應該是“樊噲喝一卮酒”;“斗”是酒器名,暗含大的意思,“斗卮”就是大酒杯之意。然而,馬王堆漢墓揭示,這兩種解釋全部錯誤。

上世紀七十年代,在湖南長沙芙蓉區(qū)瀏陽河畔,考古發(fā)現(xiàn)“馬王堆漢墓”,這是一座西漢長沙國丞相、轪侯利蒼的家族墓地。

馬王堆漢墓中,出土了眾多震驚世界的遺物,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大批帛書和兩卷醫(yī)簡等等,總計3000多件。其中,1973年發(fā)現(xiàn)的馬王堆漢墓帛書價值無法衡量,比如帛書《道德經(jīng)》,讓我們可以了解到相對更為原汁原味的老子思想。

馬王堆帛書中,其中有一份記載陪葬物品的遣冊,記錄了墓主所有的隨葬品,并且在目錄上面也發(fā)現(xiàn)了“斗卮”二字。所謂遣冊,就是專門記錄隨葬品器物的小本本,最早出現(xiàn)于戰(zhàn)國時期楚地,在楚地墓葬中較為常見。

但“斗卮”到底什么樣子,專家也不知道,于是專家們便開始整理文物,將出土的文物與遣冊記載的陪葬品一件件進行對比,當全都對比完了之后,就剩下一個有蓋的青銅罐子(見上圖)——圓形筒狀、直壁、平底(有些底部下承有足)。毫無疑問,這個青銅罐子就是“斗卮”。

經(jīng)過測量,原來當時的一斗,只相當于現(xiàn)在的二升左右,斗卮相當于二升的啤酒杯,約等于四瓶500毫升的酒。

考古發(fā)現(xiàn)三件秦朝量器——“商鞅銅方升”、“北私府銅量”、“云夢睡虎地陶量”,通過測量它們,最終測算出秦國每升容量相當于現(xiàn)在的200毫升。十升一斗,因此,秦朝一斗相當于2000毫升即2升,這就與馬王堆漢墓“斗卮”可以互相印證了。

由于秦漢時的中國,主要喝的是米酒,度數(shù)不會太高,經(jīng)常被人掛在嘴邊的“一壺濁酒”,其實有點像含有一些酒精味的米湯。中山王墓出土的戰(zhàn)國時的酒尚屬米酒,漢時才開始出現(xiàn)白酒釀造技術(shù),直至發(fā)展到北宋也不過十四五度,因此秦漢酒不太會超過十度。

因此,樊噲喝一“斗卮”酒,其實相當于現(xiàn)在一次性喝四瓶啤酒。以樊噲的身體條件來說,稍微慢一點的話,完全可以做到一飲而盡。當然,即便喝的是低度酒,但一次喝2000毫升,樊噲酒量還是可以的。

馬王堆漢墓卮杯的出土,揭開了困擾中國人的千古之謎,原來“斗卮”就是容量一斗的酒杯,只是秦漢時的一斗酒,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夸張。

除了“斗卮”之謎外,考古發(fā)現(xiàn)的各個朝代度量衡,也破解了很多謎團,比如張仲景的老方子為何不好使,很大原因是東漢度量衡與后世不同,導致后人搞錯了劑量,還有李白斗酒詩百篇,實際上大概喝了6斤多10°左右的酒,又還有我們熟知的三國名人高度,按照后世尺寸推算,關(guān)羽等人身高就無比驚人了。

總之,由于古今度量衡的不同,因此閱讀古代文獻時,特別需要搞清楚當時的度量衡情況,如此才能真正揭開歷史真相。

分享至:

考古發(fā)現(xiàn)相關(guān)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