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歷史趣聞 > 正文

后宮女人為何會拼命爭寵?只因上位后待遇天差地別,還有三大特權(quán)

在古代社會,每個人都只能做符合自己身份的事,否則就會給自己招惹麻煩,甚至惹上殺身之禍。古人非常重視孝道文化,作為子女,一定不能違抗父母的命令,哪怕是關(guān)系終身的婚姻大事,也絕對不可以自己做決定。

然而有一種情況比較特殊,如果女兒飛上枝頭變鳳凰,成了皇帝的妃子,即便是父母也要對其行跪拜大禮,其實也是間接表達對皇權(quán)的尊敬與服從。

再如,古代的皇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句話一直為人津津樂道,其實它只是為了安定老百姓的心罷了,只有極少部分皇室子弟的罪行會被公之于眾,大部分都會被偷偷掩蓋,因為高貴的身份可以成為脫罪的有效通行證。

試想,一個貴族的皇子與底層老百姓打官司,誰會贏?不用想就知道結(jié)果了,在過去皇權(quán)至上的古代社會,沒有任何一個人敢與皇權(quán)公然對抗,即便皇帝知道自己的兒子或者親戚行為夸張過分了一點,也不會為了一個普通老百姓就要他的命。

此外,古代的富人地主有權(quán)決定自家奴才的生死之權(quán)。大家都知道,以前有頭有臉的老爺會在民間買很多丫鬟小廝來家里伺候,而這些下人被買來的時候就已經(jīng)失去自由了。

如果運氣好碰到一個心地善良、溫和敦厚的主人,說不定還有機會被放走;可要是被某個心思狠辣且飛揚跋扈的主人給盯上,就得隨時做好丟命的準備,因為主人掐死奴才就像捏死一只螞蟻一樣容易,而且還不會觸犯法律。

很多人疑惑,古人為什么寧愿懸梁刺股苦讀,也不愿花時間來睡覺,因為這些書生都想考取功名,一來可以光耀門楣,二來可以掌握權(quán)力并享受榮華富貴。

且大多數(shù)人在考取功名的基礎(chǔ)上還想要更上一層樓,因為秀才、舉人、進士兩兩之間只相差一個等級,待遇與福利卻相差很多,這也是為什么語文課本中的窮秀才范進,在中舉后會高興瘋了的原因。

再說一個比較日常的例子,現(xiàn)如今所有人都實現(xiàn)了穿衣自由,然而古代社會沒有,民間老百姓穿的衣服只有黑白灰三色可以選擇,不能擅自穿彩色的衣服,因為那是屬于官家的服飾,誤穿就會被定罪。

好了,接下來開始我們今天的正題,擁有至高無上權(quán)力的皇帝,后宮也不例外,等級制度也讓許多老百姓驚嘆。就拿清朝后宮來說,貴人和嬪位之間差一個等級,身份卻有了巨大的變化,還擁有了三個重要的特權(quán),哪三個特權(quán)呢?

我們先來看看清朝后宮的制度,據(jù)史料記載,清朝最早的皇帝不是努爾哈赤,而是原皇帝孟特穆,當然這是被追封的。孟特穆所處的時代就是朱元璋統(tǒng)治的明朝時期,其實追封自己本族的祖先為皇帝,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然而追封前朝開國初期就存在的祖先就有點令人疑惑了。

后來,努爾哈赤建立后金,他的妻妾比較少,而且努爾哈赤成天都在忙著與明朝以及蒙古打仗,壓根沒時間管理后宮。

到了皇太極時期,才將“大汗”的稱號改為“皇帝”,他開始制定后宮中妃子的等級制度,直到康熙時期,后妃制度才真正得到完善。

那個時候,大清已經(jīng)把明朝的勢力都消滅了,太平盛世的到來使得后宮開始慢慢膨脹,而皇帝終于有精力管理后宮了?滴醯壅酱_立了以下等級:皇后有且只有一個,一山不容二虎,皇后去世或是被廢了才可以再立一個皇后;皇貴妃也只有一個,權(quán)力和地位僅次于皇后;貴妃和妃子的個數(shù)分別是兩個和四個;嬪位有六個,被冊封為嬪就可以當上一宮主位。

接下來就是貴人、常在以及答應(yīng),還有沒有位分的官女子,這些級別的人數(shù)沒有明確的限制,冊封多少個都取決于皇帝自個兒。

其實,仔細研究一下這些等級就可以發(fā)現(xiàn),“嬪”位是一個門檻,有點類似于如今的“編制”,考進編制就擁有許多福利,社會上所有人都為編制趨之若鶩;而貴人及其之下的位分都屬于編外合同工,想招多少招多少,不喜歡還可以隨便辭退。

《戲說乾隆》里有一個被乾隆爺帶著到處游玩的春喜,她憑借自己的古靈精怪和乖巧可人深得乾隆的歡心,但很少人知道她的身份是個答應(yīng)。

乾隆帝是清朝給妃子抬位分最大方的一個皇帝,很明顯能看出他很寵愛春喜,可為什么一路上都沒為給她抬位分?明明將答應(yīng)提到常在只需要乾隆一句話的事,這個就不得而知了。

我們再回到最初的問題,從貴人升為嬪到底有哪三大特權(quán)?

第一是有資格撫養(yǎng)自己的孩子了。在后宮制度中,不會阻止貴人及其以下位分的女子生下皇子公主,不過由于她們的位分過低,生下孩子后就會被迫與孩子分離,而這些皇子公主會由位分高的妃子撫養(yǎng),位分在嬪位的娘娘可以撫養(yǎng)自己所生的孩子。

這樣一來,等到本朝皇帝駕崩后,有了皇子的保障也可以過得舒坦些。而那些被抱走孩子的貴人,跟自己的親生兒女并不親,孩子在長大后也很難再想起自己的生身母來,只會孝順自己的養(yǎng)母。

第二個特權(quán)是嬪可以成為一宮主位,擁有自己的宮殿,還能自稱“娘娘”。在清宮里,除了中宮皇后外,嬪妃們都住在東西十二宮里,嬪位以下的妃子是沒有資格單獨住一個宮殿的,這些妃子只能和主位一起住在東西偏殿里,她們和官女子差不多,都得服侍主位,任主位差遣。

同樣都是皇帝的女人,嬪位可以當主人,貴人就和侍女差不多,明明只差一個位分,地位卻相差甚遠,實在讓人心里不平衡。

第三個特權(quán)是,嬪位的晚年待遇比貴人好太多,在清朝,不出意外的話,很多妃子都會比皇帝活得久,比如康熙的后妃中,就有幾個一直活到了乾隆初年,咸豐帝的后妃很多活到了十八世紀初期。

據(jù)說在庚子國變時期,慈禧太后帶著光緒帝火速逃跑,把那些妃子丟在紫禁城不管了。其實,對于這些妃子來說,受不受皇帝寵愛還不是最重要的,在皇帝百年之后自己靠誰贍養(yǎng)才是第一要緊事。

清朝規(guī)定,嬪及其以上的妃子,可以在皇帝駕崩之后被封為太嬪或者太妃,繼續(xù)住在皇宮里頤養(yǎng)天年,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但是貴人的下場就不得而知了。

因此對于后宮的女人來說,熬到嬪位及其以上才能使自己的一生有保障,基于這一點,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宮斗劇里的女人會為了寵愛明爭暗斗,如果斗還有一線生機,不斗就和等死沒啥兩樣了。

分享至:

歷史趣聞相關(guān)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