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考古發(fā)現(xiàn) > 正文

朱棣遷都北京時 劉基已經(jīng)死了28年 為什么說他參與了故宮設計

北京故宮的締造始于一幅名為"八臂哪吒圖"的設計圖。據(jù)傳,永樂帝派遣劉伯溫和姚廣孝兩人前往北京籌劃宮殿的設計。十天后,他們同時呈上各自繪制的設計圖,結果令他們哈哈大笑:兩張圖都是八臂哪吒圖!劉伯溫在朱棣決定遷都北京時已經(jīng)去世28年,他不可能親自參與北京城池和皇宮的設計。但這個傳說并非毫無根據(jù)。

北京故宮建于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在此之前,明朝已經(jīng)建立了52年,都城設在南京。南京皇宮是朱元璋時期建造的,后來成為朱棣在北京建造城池和宮殿時的參考對象。

朱元璋在籌備吳王宮殿時,委托劉基(劉伯溫)進行地理卜測。這里有一個傳說。吳王宮殿的正殿基址選定后,洪武帝覺得前方地勢略顯狹窄,于是稍微移動了樁橛,并問劉基:“這樣可以了嗎?”劉基無可奈何地笑了笑,回答道:“也好,只是不免遷都。”城墻修建完成后,劉基陪同朱元璋巡視,朱元璋看到工程堅固,非常高興地說:“這面墻誰能越過呢?”劉基隨口答道:“除非燕子飛過。”(《九朝談纂》卷一,引《冶城客論》)結果,劉基的一句玩笑話成為現(xiàn)實,沒過多年,燕王朱棣攻破京師南京,再次將都城遷至北京。

在吳王宮殿中,比如乾清宮和坤寧宮的宮名至今沿用,四個宮門的名稱也沿襲至今。

初建中都宮殿時,朱元璋原計劃在鳳陽建造,恰逢劉基的妻子去世,于是他請假回鄉(xiāng)。劉基在離開前上奏道:“鳳陽雖然是帝都的地方,但并非適宜建都之地。”果然,中都的建設中途停滯不前。

后來,朱元璋以自己的家鄉(xiāng)臨濠(濠州于1367年改為臨濠府,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作為中都的位置,在建造明中都的宮殿時參考了吳王宮殿、宋都汴梁和元大都的經(jīng)驗。

明永樂帝朱棣在修建北京城池和宮殿時,再次以南京宮殿和中都宮殿為參考。北京故宮的宮殿布局基本上是按照中都宮殿的布局規(guī)劃而建造的。

故宮建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劉基為朱元璋建造的吳王宮殿,以及后來的明中都和明南京宮殿。這些都成為北京故宮的模板。

考古發(fā)現(xiàn)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