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探秘志 > 考古發(fā)現(xiàn) > 正文

歷盡坎坷的司母戊大方鼎,終于結(jié)束了它顛沛流離的命運,回家了

1939年的一天,河南省安陽市武官村村民吳希增來到叔伯弟弟吳培文的地里探寶,當(dāng)他把碳桿插到地下10來米的時候,觸到了一個硬物,他連忙把碳桿取上來,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堅硬的碳桿已經(jīng)卷了,探頭也掉了,上面還帶著一些綠色的銅銹,吳希增意識到下面肯定有寶物,按照當(dāng)時的規(guī)定,村民個人探寶不分地界,但如果真的探出寶來,寶物所在地的主人要分得寶物售款的一半。于是,他趕緊回去把這件事告訴吳培文。

經(jīng)過二人商定,當(dāng)天晚上他們就找來了一些身強力壯的年輕人開始挖掘?qū)毼,一直挖下?0多米,才看到了坑里躺著一個青銅爐樣的東西,但是,由于器物的形體巨大不易移動,再加上天已經(jīng)快亮了,他們又把坑埋上,并在上面做了一些掩飾,準(zhǔn)備到明天晚上繼續(xù)挖。

吳家兄弟又多找了一些幫手,想把寶物從土坑里弄出來,吳希增指揮大家,在洞口上搭了一個架子,用兩條非常粗的麻繩拴住,一部分人在上面用力拉,其余的人在下面用杠桿翹起寶物的一頭并在底部填上土,然后再撬另一頭,再用土填起來。

他們用這種辦法把大鼎一點一點的抬出土坑,但是提到六七米的時候,沉重的大鼎竟然把5厘米粗的繩子都墜斷了,他們只得停止又把洞口堵上。

第三天夜里,他們換了兩根更粗的大繩,還是用同樣的方法,終于將這件寶物弄了出來,寶物出土后,麻煩也緊跟著來了。

不知道是誰走漏了消息,吳家挖出大鼎的事讓日本人知道了,還沒來得及把寶物轉(zhuǎn)移,駐守安陽飛機場的日本警備隊長黑田榮就要來參觀,大伙心里雖然有10萬個不同意,但是也不敢反抗,只好答應(yīng)下來。

黑田蓉見到大鼎的驚訝和贊嘆自不必說,吳家卻從此沒有了安寧之日,這件寶貝也引起了古董商肖寅卿的注意,看到大銅鼎以后,肖寅卿當(dāng)即表示,他可以出價20萬大洋收購,不過他還有一個條件,就是要把大鼎分成若干小點的塊,便于運輸。

村民們怕大鼎再把日本人招來,就同意了他的要求,開始用鋸條鋸,可是這對于堅硬的大鼎來說無濟于事,這時有人拎來大鐵錘,墊上被子往頂上砸,這也只砸掉了一只鼎耳,而且發(fā)出了巨大的聲響,人們怕繼續(xù)砸下去會把日本人招來,就沒有再按照肖寅卿的要求做下去,而是又把大鼎藏起來了。

后來,日軍又來了好幾次,吳培文也將大鼎換藏了好幾個地方,還特意買了一個低級的三腿鼎,藏在床底下,混了過去。日軍可能知道自己被騙了,他們又一次進村的時候,拿走了吳培文的照片,揚言要繼續(xù)搜捕他,逼其供出大鼎的下落,百般無奈下,吳培文只好離開了家鄉(xiāng)。

吳培文離開后,大鼎就一直被埋在一個不為人知的地方,直到1946年抗戰(zhàn)勝利后,才重新被挖出,存放在安陽縣政府。

同年10月,正好趕上蔣介石60大壽,國民黨第31集團軍司令長官王仲廉又將大鼎作為壽禮,送給了蔣介石,被蔣保存在當(dāng)時的國民政府中央博物院。

解放南京時,解放軍在南京機場發(fā)現(xiàn)了流落至此的寶物,把它交到南京博物館。

1959年,國家博物館建成后,大鼎又被調(diào)往北京,此后就一直珍藏在這里,文物專家們還為其補助了殘缺的鼎耳。

歷盡坎坷的司母戊鼎,終于結(jié)束了它顛沛流離的命運,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分享至:

考古發(fā)現(xiàn)相關(guān)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