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科學探索 > 正文

為什么長期被廢棄的洞,有了水的注入,就會有魚出現(xiàn)?魚哪來的?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是有些看似合理的東西,但仔細想一想,卻不知道到底是為什么的。今日,小編就給你解釋一下“千年的草籽,萬年的魚卵”后面這半句的說法。

不知道你是否仔細觀察過,有些坑坑洼洼的、長期被廢棄的洞,一旦有了水源的注入,就會變成了一個小池塘。有了小池塘之后,就陸陸續(xù)續(xù)有人拿著釣魚竿過來釣魚。

奇怪的是,這魚是哪里來的呢?

其實,魚卵的生命力是非常強的。我們在農村里經常能夠看見,在地里隨便挖一個坑,只要坑里是有水的,都能發(fā)現(xiàn)黃鱔、泥鰍等魚類。那么,有水就會有魚,那這魚卵是誰帶來的呢?

魚卵來源說法一:風雨的傳播

眾所周知,高空中的水蒸氣遇冷之后,會凝結成水滴落下來,這就是雨的形成。你要是腦洞大到認為,天上會下魚卵雨,那你可太天真了。

有的魚卵會沉到水底下,如果水干涸了,一陣風吹來,就很有可能把附著在土壤上的魚卵吹走,然后再經過雨水的沖刷,很容易會像蒲公英的種子一樣四處為家,要是剛好落到了那一處剛蓄滿水的池塘,那魚卵就會孵化了。

魚卵來源說法二:牛的傳播

在農村里,牛可是最少不了的,人們用牛來耕地,生產糧食。而牛作為食草性動物,只要餓了,就會去吃草。前面提到的,魚卵可能會隨風“播種”,如果吹到了草叢里,那剛好被牛吃了,牛吃了又去池塘喝水,那么魚卵自然而然地就傳播到水里了。

魚卵來源說法三:人的傳播

當然,出了自然的傳播意外,也有人為傳播的可能性。人們發(fā)現(xiàn)了一處池塘,可能會買些魚苗、魚卵撒進去,等魚長大了,就可以進行垂釣了。

魚卵來源說法四:適宜溫度的荒地注入了水

魚卵的孵化,也不是有水就能成功的,還少不了適宜的溫度,魚卵孵化最合適的溫度平均是在20-25攝氏度。而魚要長大,肯定得吃東西,荒地里可能存在很多腐葉、枯葉,這些都會產生微生物,而微生物是利于水草生長的,也會被泥鰍等這些以腐殖質或泥渣為食的生物吃掉。所以,只要有水源,有合適的溫度,就會形成生態(tài)圈。

自然界的生命就是這么神奇,這么頑強,F(xiàn)在,你對魚,是不是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呢!原來,看似沒有生命存在的池塘,竟然也能慢慢衍生出來。對此,你怎么看呢?歡迎來評論區(qū)留言。

分享至:

科學探索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