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奇聞異事 > 正文

一心求死的20歲殺人犯馬金庫,砍死母子兩人只因脾氣暴躁

這些非同常人的遭遇造成了他的人格缺陷和偏激性格,也使其人生觀偏離了常態(tài)。雖然鑒定顯示馬金庫具有完全刑事責任能力,但希望法院考慮他的成長經(jīng)歷對他判刑時留有余地。馬金庫放棄了自我辯護。對于童年,他不愿多談,只說小時候的經(jīng)歷讓他經(jīng)常失眠,他自幼就有輕生念頭。公訴人認為,馬金庫當庭對其行為漠不關心,漠視他人生命權(quán)利,甚至有藐視法庭的表現(xiàn),不足以輕判。整個庭審過程,馬金庫都沒有向死者及死者家屬表達任何歉意和悔意。最后陳述時,他說:“我希望法官能盡快判決本人死刑立即執(zhí)行,謝謝!”并向法官鞠躬。此案沒有當庭宣判。

五、微笑求死背后令人深思

年僅20歲的馬金庫在法庭上微笑求死,著實令人震驚,也不得不令人深思。是什么讓一個90后面對死亡,如此的“無所畏懼”?他為何對生命(包括自己與別人的)如此輕賤。他不是天生“殺人犯”,更不會生來就是“冷血動物”,那根源究竟在哪兒呢?筆者認為這與沒有愛的童年有密切關系。他年幼時父親成為殺人犯,繼母對他又不好,甚至虐待他?梢哉f,他的童年是非常不幸的,甚至可以說得上是凄慘。

但這并不能成為他報復社會大肆殺人的借口。馬金庫最后將自己走上絕路,不僅源于其早年缺乏家庭關愛,缺少家庭溫暖,更源于教育的失敗。一則是家庭教育,其次是社會教育(包括學校教育)。因此,馬金庫今天的悲劇,社會也是有很大責任的。缺少父母之愛的他,如果能在校園獲得老師、同學、朋友更多的關愛,以彌補負數(shù)的家庭之愛,馬金庫的人生成長道路可能就會是另一種面目。再者,如果社會能更多的關注,關心,關愛這些問題家庭的孩子,他們的明天與未來也會大不同。還有一點必須說明的是,打工者也是人,他們也有受人尊重的權(quán)利。

分享至:

奇聞異事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