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探秘志 > 歷史趣聞 > 正文

同樣是功臣,為什么韓信沒有得到善終,而蕭何卻活了下來

劉邦其實根本打不過項羽,如果看看最后的結(jié)果,那么我們會知道,其實是劉邦手下的幾個人遠勝過項羽,所以最終項羽才會失敗。那么,這些人對于劉邦來說可是天大的功臣,可是,在之后,他們的下場可以說是千差萬別,劉邦對他們的態(tài)度是一方面,他們自己的選擇又是一方面,那么導(dǎo)致結(jié)果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我們來看韓信,他千年以來一直被人看作是悲劇的代表,論功績,他可以稱得上是劉邦手下最得力的將領(lǐng),但是論結(jié)局,他卻最為凄慘,兩相對比之下,很容易說明問題,說明他得罪了劉邦,可是,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韓信是很感激劉邦的,畢竟得到了他的賞識,他才會有現(xiàn)在的成就,但是由于他實力太強,這在劉邦面前本身就是個威脅,在用得著他的時候,劉邦還不會說什么,可是等到國家穩(wěn)定之后,韓信卻不知道進退,一直想要提到自己的地位,這就讓劉邦很不爽。

其實,劉邦、項羽對決的時候,韓信就觸犯了劉邦的忌諱,他想要當(dāng)齊王,劉邦就開始防范他了,后來,劉邦不停地削弱他的地位,他就經(jīng)常發(fā)牢騷,有人就誣告他造反,后來呂雉知道劉邦忌憚韓信,就把他給處死了,所以一直追求權(quán)力是韓信悲劇的原因。

而蕭何是怎么做到全身而退的呢?他的功勞并不比韓信小,但是他要聰明得多,他知道自己如果繼續(xù)掌權(quán),繼續(xù)像原先那樣勤勤懇懇,必然會讓劉邦生疑,因為一個能克制自己缺點的人很可怕,他肯定有想要得到的東西,所以蕭何想了個辦法。

他就故意營造出自己貪污的假象,讓劉邦以為他在成功之后已經(jīng)變得腐敗,這樣也可以順利的奪取他的權(quán)力,而且一旦人不再克制自己的欲望,說明他就失去了進步的欲望,而這樣的人,劉邦是不會去對付的,因為沒有威脅。

這正是蕭何所想的,他就是想用這種方法來貶低自己的人格,這樣才能保全自己的性命,在存亡的關(guān)鍵時刻,名譽真的不是最主要的東西,畢竟現(xiàn)在的人都知道蕭何是個怎么樣的人,他的良苦用心不會完全被隱藏。與蕭何相比,韓信的確不夠聰明,他一直想追求更高的權(quán)利和待遇,所以下場不是很好。

分享至:

歷史趣聞相關(guān)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