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歷史趣聞 > 正文

中國為何叫“中國”?作為中國人,對祖國名稱的來源,你需要知道

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名字,都有其獨特的文化歷史意義,中國也不例外。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中國”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而被世界各國知曉。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也在不斷地提高,無論走到哪個國家,你都能發(fā)現(xiàn)“中國”的身影。

那作為中國人的你,知道中國為什么會叫“中國”嗎?如果連祖國名字的來源都不知道,會不會有點尷尬。

中國之名

問到“中國”兩字的來源,很多人可能會以為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才將中國作為正式的名字。事實上,“中國”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國名,已經存在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

“中國”二字,最早出現(xiàn)在第一部官方史書《尚書》中,書中寫到:

“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于先王”

意思就是周朝的統(tǒng)治者,受命于天,是上天派來幫助周朝人民建立一個強大國家的,“中國”這個稱號因此起源于周朝,并流傳于世。

可能這里有人會說了,光憑史書上的一句話,并不足以證明“中國”二字,起源于周朝,很有可能只是作者用詞的一個巧合。

但1963年,在陜西省寶雞市賈村鎮(zhèn)出土的一件舉世國寶,也可以證明“中國”二字起源于周朝。

1963年6月的某一天,正巧下過一場暴雨,賈村鎮(zhèn)一個叫陳堆的農民,在自家院子里發(fā)現(xiàn)了一堆閃閃發(fā)光的東西。

等陳堆走近一看,才看到是一堆青銅器物,雖然陳堆并不知道這些銅器到底是什么,但他知道,埋在地里的總歸不是什么壞東西,便將這些青銅器物,收藏在了家里。

到了第二年,陳堆在離開之際,便將青銅器物隨意賣給了收廢品的人,幾經流轉后,寶雞市博物館的一位干部發(fā)現(xiàn)了這件寶物,他將銅器毫發(fā)無損地送去博物館,在專家的研究下,將這件青銅器物命名為“何尊”。

在何尊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關于周朝的銘文記載,其中就寫著一句話“宅茲中國,自之乂民”,意思就是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中國,統(tǒng)治黎民百姓。

可以看出,無論是史書上的“中國”,還是何尊上的“中國”,都是指的華夏民族統(tǒng)治的中心地方。

當然,這個時候的“中國”還只是一個概念,多數(shù)時間里,“中國”指的是地理位置的中央,百姓們并不自稱中國人。

具體的中國

隨著朝代的更迭,中華民族步入了繁榮的發(fā)展階段。漢武帝時期,漢族人民擊敗了北方的少數(shù)民族,自此漢族威名遠揚,這個時候的“中國”,成為了漢族人政權的代指,具有民族和地域的特點。

到了隋唐年間,我國國力進入了鼎盛時期,萬國來朝,說是處于世界萬國的中心也不為過,這個時候的“中國”,則是指一個整體的國家和其統(tǒng)治的百姓

而元朝,作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幾個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政權,其統(tǒng)治者為了彰顯包容四海的精神,將此前不論是漢族人民,還是少數(shù)人民建立的政權,統(tǒng)統(tǒng)稱作中國的王朝。自此之后,“中國”就成為了正統(tǒng)和強大的概念。

不過在封建王朝統(tǒng)治的幾千年里,“中國”始終沒有作為一個正式的名稱,歷朝歷代還是以自己的國號為主,百姓們也只稱自己為什么國家的人。

正式運用

直到辛亥革命后,中華民國成立,“中國”之稱才正式成型。

隨著民眾的民族意識不斷覺醒,“中國”成為了大家心中的共識,百姓們也開始將自己稱呼成中國人,中國第一次站上了世界的舞臺。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之稱被國際廣泛承認,“中國”成為了我國正式的名稱。

它不僅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更是承載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是一種民族和文化的自信,對于我國而言,具有極其深厚的意義。

直至今日,中國成為了我們十四億人民背后的依靠,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們,都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感到深深的驕傲和自豪。

中國之名,歷經千年歲月,也未曾更改過,“中國”二字的延續(xù),也就是中華文化的傳承,具有無比深刻的歷史意義。

分享至:

歷史趣聞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