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被殺,完全是由他自己“作”的。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當時的具體情況。
其一,有了希望后的失望。
朱高煦是朱棣的第二個兒子,在靖難之役時,朱高煦多次在危難之時為朱棣解圍,朱棣對此非常感激,認為朱高煦英勇善戰(zhàn),幾個兒子中朱高煦也是和自己最像的。朱棣當時還和朱高煦說世子多病,你要好好努力,這明擺著在暗示朱高煦,自己很有可能當儲君。
當朱棣打敗朱允炆成為大明皇帝后,并沒有立朱高煦為太子,而是任用長子朱高熾。俗話說,原本就沒有希望,也就談不上失望,可是有了希望最終沒能達到,有了希望后的失望,這更讓人痛苦。
失望的朱高煦,并沒有因此而野心收斂,憑借著曾經(jīng)立下的戰(zhàn)功,漢王朱高煦趾高氣揚,經(jīng)常挑釁太子的權(quán)威,而且賴在北京不肯就藩,越來越遭到明成祖朱棣的反感。
其二,謀反被囚禁。
明仁宗朱高熾(朱高煦大哥)去世后,太子朱瞻基從南京往北京奔喪并繼承皇帝位,朱高煦打算半路上截殺朱瞻基,只是朱瞻基當時返回比較快,朱高煦倉促之間沒有成功。
公元1426年八月,朱高煦到底是反了,朱瞻基率軍親征,還不忘勸朱高煦,然而朱高煦并不聽。當朱瞻基大軍抵達前線后,朱高煦最終投降,朱瞻基不顧大臣勸諫,給朱高煦留了條生路,把他關(guān)押在皇城西安門內(nèi)。
其三,“作死”之路。
朱高煦僥幸不死,本來應(yīng)該好好反思,然而,當明宣宗朱瞻基去探望朱高煦時,他卻故意把朱瞻基絆倒,這讓朱瞻基非常生氣,命令人把一口三百多斤重的銅缸把朱高煦扣起來。
然而,朱高煦還是不服氣,竟然憑借著自己有力氣生生把大缸給頂起來了,朱瞻基正在氣頭上,就讓人在銅缸周圍點燃木炭,朱高煦最終被活活燒死。
朱高煦如果稍微懂得收斂,完全是可以安度晚年的,只可惜朱高煦并不懂得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的道理,總以為當年自己沒有當上太子不服氣,最終把自己給“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