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歷史趣聞 > 正文

鬧饑荒時,范仲淹竟下令漲米價,而災民竟然還拍手稱好,為啥

民以食為天,人不可一日無糧。自古以來,人們都追求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因為在古代,糧食的收成很受天氣的影響,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顆粒無收。

但倔強的古人自然不會任憑自己被上天“拿捏",所以在收成好的年份會多多備下糧食,等到有饑荒的時候,政府再開倉放糧或命糧商降低糧價,以保證在饑荒時期大部分人的溫飽,這也是政府的常規(guī)操作。

但北宋的范仲淹表示不服,偏反其道而為之,下令讓糧價繼續(xù)漲,而災民還對其拍手稱贊,這又是怎么一回事?

饑荒危機

在北宋年間,中國多發(fā)自然災害,在公元960——公元1127這一百年多年間,共發(fā)生大大小小自然災害八百余次,換算下來,平均一年就要發(fā)生八次災害。

公元1049年,也就是北宋皇祐元年,61歲的范仲淹被調(diào)任到杭州擔任知府。但在范仲淹任職不久后,江浙這一帶就出現(xiàn)了嚴重的饑荒。

見此情狀,范仲淹當機立斷——開倉放糧,救助災民。

但是當范仲淹開倉放糧、施粥救災一段時間后卻發(fā)現(xiàn),無論他怎么救助災民,災民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又增加了,并且在源源不斷地出現(xiàn)。正當范仲淹愁悶該如何解決糧食問題時,更麻煩的事情出現(xiàn)了。

由于救濟糧不夠,人們便想盡一切辦法去換取糧食,這時候的糧食比金子還要金貴。往往在此時,便會出現(xiàn)一群要發(fā)國難財?shù)募樯,畢竟災荒也只是窮苦的農(nóng)民們的“災”,對于不缺糧的他們而言,此時正是大賺一筆的好時期。

于是,杭州的糧商把糧價由原來的100錢一斗,抬高到120錢一斗,這對于本來就貧苦的農(nóng)民來說可謂是雪上加霜,但是迫于無奈,也只能是硬著頭皮去買。

范仲淹聽聞此事,思索一番,一拍大腿,言:“甚好!”仆從們一頭霧水,心道,這大人莫不是急瘋了,糧價都漲到幾倍貴了,這大人還有心情叫好?但是更讓人瞠目結(jié)舌的事情還在后面。

荒年三策

這位大人不但沒有去阻止那些糧食隨意漲價,反而還自己往上再燒一把火,直接把糧價抬高到180錢一斗。好家伙,這操作實屬是“6”啊,這可把隨從們嚇壞了,要知道,范仲淹可是出了名的為國為民啊,難道真的是因為大人歲數(shù)大了,到了歸鄉(xiāng)頤養(yǎng)天年的年紀了,腦子不好使了?

事到如今,只能說,果然仆從們的格局還是太小,事情還沒完呢,小小抬高糧價也只是開胃小菜。只見范仲淹操作完糧價,轉(zhuǎn)身就去寺廟了。

去寺廟干嘛,難不成大人這已經(jīng)放棄抵抗,看破紅塵,出家為僧了?

只見范仲淹來到寺廟,對寺廟的住持說道,現(xiàn)如今正值饑荒,這些災民也無事可做,既然如此,他們的工價必定甚低,不如趁此機會,抓緊多多修建寺廟,方可為寺廟省下一大筆銀錢。

這主持一聽:豁~這范大人比那地主更會剝削啊,這算盤打的甚是精妙啊。說著回頭就安排起來新建寺廟之事。

這糧錢也漲了,活也干了,這下范大人總可以消停會兒了吧,答案是NO。

江浙一帶,人們甚喜賽龍舟,來一場龍舟比賽,酣暢淋漓,鑼鼓喧天,別提有多痛快,但由于饑荒,人們食不果腹,更別提什么龍舟比賽了。

范仲淹一看,這不行,我管他什么饑荒,你得給我熱鬧起來。于是他又張羅著舉辦龍舟比賽。

人家別處鬧饑荒都愁眉苦臉,這杭州鬧饑荒,范大人帶著百姓們劃著龍舟玩得不亦樂乎。

這三樁事情一出,震驚全國,參范仲淹的折子是一天比一天多。但范大人表示: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別急。果然,事情很快出現(xiàn)了轉(zhuǎn)機。

真相大白

全國的糧商聽說杭州的糧價比別出高出幾倍,還是官老爺承認的,馬不停蹄地從四面八方往杭州匯集。這范大人看人也差不多了,那戲臺子也搭好了,那不得趕緊開演啊。

于是他一聲令下,開倉放糧。這下輪到“奸商”們傻眼了,辛辛苦苦從家里運來的糧食,到了地方竟然要賣不出去了。

運來的糧食想要再運回去,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況且,糧食的保存時間也有期限,這要是潮了,蛀了,以后可咋賣得出去。

無奈之下,“奸商”只好化身“大善人”,將糧價一跌再跌,從原先的180錢跌到100錢,讓原本買不起糧食的百姓也吃上了飽飯。

不僅如此,由于修建寺廟,大興土木,百姓們也有事可做,這也是最早的“以工代賑”。

范仲淹把這一思想表述為:“荒歉之歲,日以五升,召民為役,因而賑濟。”政府提供機會,人們靠自己的力氣,賺得一份工錢,不至于被餓死。

此外龍舟比賽的舉辦,不僅讓杭州沒有了災荒的氣氛,而且還吸引了各路達官顯貴,一個富貴人家的到來,便可養(yǎng)活10個百姓,周邊的小販也因此小賺一筆。

在范大人的幫助下,杭州平安度過了這次荒災,百姓們對范大人的做法是連連叫好,拍手叫絕。這三個驚世駭俗的政策,被后人稱為“荒政三奇策”。

不得不說,范仲淹不僅是為民著想,還足智多謀,善于思考,懂得變通,勇于擔當。他冒著被彈劾的風險也要謀求百姓幸福,保證百姓利益。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范仲淹正是明白了這個道理,知道只是一味的開倉濟民不是長久之計,不如另辟蹊徑,讓百姓們親手勞作,自給自足。時至今日,這些政策也是通用有效。

分享至:

歷史趣聞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