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歷史趣聞 > 正文

垂簾聽政的慈禧,死后陵墓里無法解說的秘密

說道慈禧,我們都知道她是史上最奢華的太后,但她也是死后被糟蹋的最慘的一位太后,棺槨內(nèi)被洗劫一空,來來回回三次入葬,到最后死無全尸。

慈禧陵墓在咸豐皇帝的東邊,叫定東陵。她這個陵在咸豐皇帝在世的時候就已經(jīng)蓋好了,但慈禧不滿意,在咸豐皇帝死后又重新蓋的,花了13年時間,消耗白銀224萬兩,換算成我們今天的人民幣大概30多億。這是光陵墓的建造費用,還不包括它里面的寶物,那慈禧的陵墓里到底有多少寶物呢?

當時有兩部文獻有記錄,一部是當時內(nèi)務府的記錄,另外一個就是李蓮英的侄子李成武寫的《愛月軒筆記》,里面寫到當時慈禧入棺時頭戴鳳冠,鳳冠上面的東珠有鵝蛋大小,當時為了固定慈禧的身體和寶物不晃動,在所有空隙都塞滿了珍珠,可以說極盡奢華。

慈禧1908年入葬,20年后也就是1928年孫殿英盜墓,當時,他們把同治和乾隆的墓也給盜了,而他們在進入慈禧墓時,先是被兩扇漢白玉大石墻給擋住了,便選擇用炸藥炸開,炸開后看見里面停放著慈禧的棺槨,這個棺槨以我們現(xiàn)代眼光看可能不怎么樣,破破爛爛,但在當時可都是金黃色的。

我們老說棺槨這一詞,其實準確來說應該是兩個東西,里面是棺,外面是槨,慈禧的棺槨整天工藝非常復雜,叫一貼三掃九泥金,意思是先貼薄薄的一層金,再刷羊腦膠,膠干后開始掃泥金,接著再刷羊腦膠,再掃,重復三次,最后的九泥金是先把金子磨成粉,做出金泥,然后用金泥在內(nèi)棺上寫上經(jīng)文,干了再描一次,重復九次,最后描出來的經(jīng)文在棺槨上的字體都是立體的,看著像浮雕一樣。

孫殿英當時盜墓時因為慈禧的外槨是用金絲楠木做的,很硬,他便直接大劈棺破開,等到內(nèi)棺再小心翼翼撬開,當據(jù)說孫殿英在打開內(nèi)棺時發(fā)出一道白光,因為里面有夜明珠,湊近一看,發(fā)現(xiàn)慈禧的尸身竟栩栩如生,可是尸體和衣服見風就化,頓時慈禧的面孔就萎縮成骷髏狀態(tài),眾人在吃驚后回過神來,把慈禧的尸身抬起來扔到一邊,然后開始了對陪葬品的掠奪。

在這次盜墓過程中,孫殿英盜取了里面大量的寶物,但孫殿英卻是個不識貨的,因為有個價值連城的寶物被他扔在了一邊,那就是當時蓋子慈禧身上的一塊布,孫殿英沒想到這塊布的價值遠遠超過了那些珍珠。這塊布就是陀羅尼經(jīng)被,她上面用梵文描寫了17800個字的陀羅尼經(jīng),它除了高僧加持過以外,工藝也是極其復雜的,看著像是一塊布,但其實是10層,跟清朝皇帝的龍袍同一種織法,叫愅絲繡。

這種愅絲繡的難度非常大也非常費時,它需要先將金絲捻成金線,和藏羚羊的絨毛編織,維編經(jīng)不編的手法,這個度是極難把握的。

在慈禧棺槨的如意板(類似于擔架,把遺體搬到棺槨里)下面,有一層大約10公分的黑色粉末,奇怪的是,這種東西在中國歷代皇家人員的陵墓中都未曾出現(xiàn)過,所以被列為中國古墓七大神秘物之一,到現(xiàn)在也是個未解之謎。

當后人在仔細了解研究中發(fā)現(xiàn),在慈禧的整個陵墓中,很多地方都被人動了手腳,慈禧當時用的這塊如意板上面是一條五爪金龍,慈禧的尸身下面還有一層墊背,這墊背繡的卻不是五爪金龍,而是一條四爪莽袍(四莽袍是妃子級別用的)。后人猜測這是有意為之,把慈禧降級成一般妃子。懷疑是被人做了手腳。

還有1984年,考古學家在整理慈禧墓時,在慈禧棺槨內(nèi)發(fā)現(xiàn)一個小包,黃色綢緞制作,打開一看,里面是慈禧的一顆牙齒和兩根指甲。這就很奇怪,按理說,慈禧太后當政48年,她掉的所有牙齒都要專門保存起來,為的是去世后可以全尸跟進棺材里,古人是特別講究這個的,但最后隨她入葬的卻只有一顆牙齒,按當時的風俗來說這葬的就不是全尸,同樣被懷疑是被人動了手腳。

第三就是她墓里面的龍山石,什么是龍山石呢?就是在陵墓里面專門有設(shè)計有兩塊石頭,這兩塊石頭是通過榫卯的方式用來固定住棺槨,不讓它移動,所以人們對乾隆的棺槨最后脫離龍山石自己跑出來,感覺非常的困惑,同樣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慈禧的龍山石,因為她和所有皇家陵墓中的龍山石都不一樣,她的沒有卡榫,也就是說,當時在做的時候就沒有給她設(shè)計這個功能。

通過以上種種,有人似乎想通過風水在破壞她的陵墓。

分享至:

歷史趣聞相關(guān)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