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學技術不發(fā)達的封建時期,古人的迷信表現(xiàn)的各個方面,首先很多站在權利中心的君王他們選擇相信這個世界上有長生不老藥,甚至不惜花費重金,浪費人力、物力到很遠的地方去尋求長生不老藥,而后來在發(fā)現(xiàn)無法改變生老病死這一現(xiàn)象的時候,很多的君王就選擇修建龐大恢弘的死后地宮。
希望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仍然能夠享受到榮華富貴的生活。這或許是他們對于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或許是不愿意放棄目前所擁有的一切,而無奈之下的舉動吧,但是修建陵墓耗費了大量的財力,也無形中加大了人民的負擔。

雖然有一部分的盜賊確實拿到了財物出去變賣,獲得了好的生活,可是也有一部分人沒有那么幸運,他們被迫地成為了跨時代的殉葬者。曾經(jīng)專家學者在考古一個唐朝公主的陵墓之時,就遇到了一位穿越時空而來的殉葬者。
就在專家學者進行文物考古的時候,突然之間在一個洞口旁看到了一具尸體。這具尸體引起了專家學者的興趣,首先它出現(xiàn)的位置不可能是陪葬者,而后來在對死者進行分析之后發(fā)現(xiàn),他是來自于宋朝時期的,所以斷定它必定是一位盜墓者。

而這一座唐朝的古墓的墓主人正是唐中宗李顯的女兒永泰公主。永泰公主出生在武則天執(zhí)政時期,而武則天強力地打壓李氏子孫,所以唐中宗李顯一直生活的戰(zhàn)戰(zhàn)兢兢,他更無法保護自己的兒女。
或許這件事情另有隱情,我們就不得而知了。而在武則天晚年時期,發(fā)生了神龍政變,武則天被逼退位,唐中宗李顯才被排上皇位。此時的唐中宗李顯終于不用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過活了,而且他內(nèi)心始終感覺對不起自己的女兒——永泰公主。

如今法律嚴明,而且科學技術手段也非常的發(fā)達,所以類似于盜墓這種違法的事情已經(jīng)越來越少了。文物承載的價值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它背后的時間價值是最寶貴的,它是古人精心給我們留下的時間遺產(chǎn)。而且保護文物不單單是一句口號,更要付諸實際行動。
結(jié)語:對于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產(chǎn),每一個人都有責任,更有義務去保護,而并非為了一己私利選擇盜取文物。這一位端坐在古墓內(nèi)上千年的盜墓者,就是最好的教育手段,如果它當年不選擇做如此荒唐的事情,或許它能夠壽終正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