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生肖探秘 > 正文

2023癸卯年,古書預示“癸卯半憂喜,四時惡風起”,憂喜分別指啥

人們對于《推背圖》等預測書各執(zhí)一詞。有人認為它是周易文化的珍品,能夠揭示唐代之后兩千年的歷史走向 。有人則認為它是歷代人捏造和修改的作品,沒有科學依據(jù)和準確性,只是一種巧合和幻想。我自己覺得,這些預測書挺有趣的,可以當作文化藝術(shù)來欣賞和研究,但不要盲信或者過度解讀。我們還是要理性和客觀地看待歷史和未來,不要被這些模棱兩可的話語所誤導。像這樣流傳至今的還有很多,諸如《孔圣枕中記》與《地母經(jīng)》等等。這些書籍大多都是托古之作,內(nèi)容也比較淺顯,然而其帶有的神話玄幻色彩卻讓人流連忘返。

一,古書中的癸卯年

題中俗語在《孔圣枕中記》中的原話是這樣的“癸卯半憂喜,四時惡風起。春夏多雨雹,秋來缺雨水。燕趙好桑麻,吳地禾稻美”。大意是說癸卯年的年景風云變幻,喜憂參半。春夏之際,雨水頻繁,冰雹不斷,時而刮起狂風暴雨,令人心驚膽戰(zhàn)。不過前兩句寫憂,后一句道喜。燕趙一代和吳地似乎依舊有所收成,所謂喜憂參半大抵如此了。

在《地母經(jīng)》中也有相似的描述:

“太歲癸卯年,高低半憂喜。春夏雨雹多,秋來缺雨水。燕趙好桑麻,吳地禾稻美。桑葉枝上空,天‘蠶’無可食。蠶婦走忙忙,提籃泣淚悲。雖得多綿絲,盡費人心力。”

《地母經(jīng)》傳為黃帝所著,一部上古總結(jié)或預測農(nóng)事和養(yǎng)殖的指導古籍,排序根據(jù)干支依六十甲子。很顯然,《枕中記》的作者參考過《地母經(jīng)》,內(nèi)容和排序原則都很類似。

比如,大唐儒道通家杜光庭也有類似說法,如“癸卯歲,晉魏逢災害。值旱隔三秋,向應成兩載。田疇多乏水,高低失準擬。人物竟喧爭,厄據(jù)中城里。”不知是不是杜道人寫了《枕中記》。

為了作品廣為流傳,古人常模仿圣人大賢的手筆,寫出一本書,再冠上他們的名字。《枕中記》就是這樣一本書,原名《孔圣枕中記》,作者偽托孔子之名所著。

二,《枕中記》的來源
干支五行說

天干分陰陽,甲丙戊庚壬屬陽,乙丁己辛癸屬陰。紀年碰上陽天干,力量則強大;碰上陰天干,力量則不及。2023年癸卯年,就是"不及"之年(癸為陰)。

癸卯年,陽金之年,這時《黃帝內(nèi)經(jīng)》的說法。書中還說"戊癸合化火",戊土為陽,癸水為陰。戊年則火太過,癸年則火不及,所以癸卯年為火氣不及之年。火不及,則寒氣重,土干而風燥橫運,陽多陰少,寓意癸卯年秋天容易干旱。據(jù)天干地支五行,癸卯年也涉及惡風和秋旱,古書所謂年景預測也與此說契合。

星宿說

老祖宗把二十八星宿廣泛應用于古代天文、文學、宗教、星占、風水、農(nóng)事、擇吉等領(lǐng)域,古代星宿文化非常龐雜。

癸卯年情況,四顆星文曲星開始進入主星位,通常說法,寓意新年文運昌盛。

木星也隨四顆星入主中央,在東方天空被兩顆星壓制,這兩顆星分別主土和主木。由此,古人可以觀測氣象和雨勢的關(guān)系。類似古書很可能也借鑒了星宿文化。

三,后記

類似古書譬如《枕中記》,所謂預測之說當是后人的噱頭,它更像是一種分析和總結(jié),以一甲子為輪回,對60年逐年作了分析和匯編,用以指導生活和農(nóng)事。

古人的經(jīng)驗主要來源于生活實踐和感性認知,天時和自然屬于感性認知的一面,《枕中記》顯然不是胡編亂造,作者應該參考了不少歷史文獻,比如《漢書》等,才能寫出如此系統(tǒng)的預測之書。比如《漢書》中的這段話:

(建元)三年春,河水溢于平原,大饑,人相食。秋七月,有星孛于西北。

四年夏,有風赤如血。六月,旱。

五年夏四月,平原君薨。五月,大蝗。

六年春二月乙未,遼東高廟災。

以上就是《漢書》的模式。逐年記錄當時氣候、天象、水汛、災害、農(nóng)事、戰(zhàn)亂和各種大事件,具體到月份,很詳細(引用有省略)。這無疑是《枕中記》一類書籍好的參考。

筆者以為,《枕中記》參考了傳統(tǒng)文化,借鑒了前人典籍,查閱了諸多年志,再結(jié)合當時的氣候和環(huán)境條件,后總結(jié)而成,再冠以孔圣人之名,在虛托一個子貢,自問自答自編出了一本《孔圣枕中記》。

四,結(jié)語:

回望遠古生活,我們應當敬畏老祖宗的實踐探索,理解老祖宗的感性認知。

周易陰陽五行和天干地支,是古代生活的指導思想,盡管它不能成為真正的科學指導,但要承認這種系統(tǒng)化的思想,在古代是巨大的進步,是遠古質(zhì)樸又璀璨的文明成果。

我們當秉承感性和理性,敬畏和求實的心態(tài)來看待老祖宗的文化,了解遠古生活風貌,理解古人的心路歷程,并去蕪存菁不斷傳承。

分享至:

生肖探秘相關(guān)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