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蝴蝶的翅膀扇動,其實也可以發(fā)出聲音,只是聲音的頻率太低,小于10赫茲,低于人耳的聽力范圍,所以人們才聽不到蝴蝶飛的聲音,下面就跟著探秘志一起來看看吧!
人耳的聽力范圍是20-20000赫茲,我們經(jīng)常會聽到蚊子在耳朵邊嗡嗡的飛來飛去,這并不是蚊子嘴巴發(fā)出的聲音,而是翅膀振動發(fā)出的,因為蚊子的翅膀扇動頻率達到了250-600赫茲,正好在人耳的聽力范圍內(nèi),而蝴蝶翅膀是每分鐘扇動300次,頻率只有5-10赫茲,屬于次聲波了,所以人耳才聽不到。
世界十大最令人討厭的昆蟲之一的蒼蠅,每秒鐘能夠振動翅膀150-250次,而蜜蜂每秒鐘能夠振動300次,都超過了20赫茲,所以都是人耳能夠聽到的范圍,還有小時候玩過的竹蜻蜓,都會呼的一下,飛上天,但是這些聲音都是飛行時和空氣摩擦的聲音,和蝴蝶飛行一樣,頻率太低,人耳是聽不到的。
在鳥類之中,翅膀振動頻率最快的是紫昌蜂鳥,每秒能扇動翅膀78次,蜂鳥科的最大特點就是能夠長時間在空中,保持停飛,就像飛機滯空一樣,也是唯一能夠前后飛行和懸停的鳥類,所以它們的翅膀普遍頻率較快,一般的蜂鳥也能達到每秒50次以上,所以也會發(fā)出嗡嗡的聲音。
在昆蟲中,翅膀振動頻率最快的就是搖蚊,這是一種十分常見的水生昆蟲,每分鐘能扇動翅膀1046次,幼年時期,只會以水中的浮游生物為食,因此也能夠達到凈化水質(zhì)的作用,據(jù)統(tǒng)計搖蚊幾乎占據(jù)了池湖生物的25%,也成為了判斷水質(zhì)好壞的一大標志。
結(jié)語:蝴蝶的翅膀振動頻率太低,但并不是沒有聲音,只是人耳聽不到,就像為什么飛魚會飛一樣,其實并不是真正的飛行只是滑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