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歷史趣聞 > 正文

被遺忘的端午節(jié)食俗,五毒菜(去除身體陳積的瘴氣)

夏季是蟲類最為活躍的時期,在端陽這一天,人們開展驅邪消毒的活動,如用艾葉煙熏、用雄黃水揮灑等,以消除蜈蚣、蝎子、蜘蛛等所謂“五毒”的害蟲。陳作霖《金陵物產(chǎn)風土志》說:“端陽有‘五毒菜’:韭菜、茭菜、黑干、銀魚、蝦米也。”吃了這種菜,象征性地消滅害人蟲,這反映了當時人們一種樸素的環(huán)保意識。

清代至民國時期,北京、南京都有專門的滅五毒的食物——五毒餅、五毒菜等。《京都風俗志》記載當時北京富裕人家購買有五毒圖案的糕餅,叫“五毒餑餑”,味道甜美,也用來饋贈親友。這種五毒餅的原料是玫瑰花、蜂蜜、白糖、核桃仁、松仁作餡,外包白面粉酥皮,香甜可口,上面加蓋紅色的五毒形象。

潘宗鼎《金陵歲時記》記述民國時代南京的五毒菜是雜炒銀魚、蝦米、茭菜、韭菜、黑干(木耳)等五種原料制成。這些食物原料并沒有任何毒性,南京人只是把它們當作五毒的代表使用而已。

分享至:

歷史趣聞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