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民間的習俗多得簡直數不勝數。有一些是為了慶祝某些有意義的日子,而有的只是單純的為了求風調雨順。但很多的地方都存在讓人難以理解又毛骨悚然的習俗,自死窯是很多地區(qū)60歲以上失去勞動能力的老人,家里邊兒的子女會把老人送到山洞里面去。

在秦嶺和大巴山脈之間的鄂西北地區(qū)就存在這樣恐怖的習俗,自死窯也叫老人窯。這個洞就是為了寄放年齡大,而且沒有任何勞動力的老年人。說是寄放其實就是把家里的老人扔在那里,給夠三天的食物,讓老人在里面自生自滅。這個習俗在很久之前的朝代就已經有了,凡是六歲以上的老人,主要是對現代社會沒有任何用處,就會被丟到這些山洞里面。

大部分的老人都會被活活餓死,有專家對這些致死窯進行過實地考察,這些洞穴大部分都存在于懸崖峭壁上,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人工挖掘成的。高度0.8米左右,長兩米,寬一米大概的形狀就和我們見過的防空洞形狀差不多,設計的非常小而且地方比較隱秘。在洞口的兩邊兒會有一個長一個短的凹槽,據說長的是為了放置門的,短的就是放門栓。這種做法很簡單,就是為了把老人放進去之后,把門從外面關上再用門栓把門鎖上。

在當時那種環(huán)境下,如果老人就被存放在這樣一個封閉的環(huán)境里,想想是十分可怕的,被活活餓死這種毫無人性的人做法讓人不寒而栗,自死窯的背后都充滿著無數的掙扎與吶喊。隨著時代不斷發(fā)展,后來鐵器可以生產和農業(yè)的發(fā)展,人類的生產力逐漸提高很多。人的勞動,產出的食物可以養(yǎng)活更多的人,這種習俗才被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