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歷史趣聞 > 正文

于謙簡介:明朝大臣,一生憂國忘身/晚年含冤被皇帝斬殺

說到于謙,很多人會想到相聲大師于謙,其實在明朝,還有一個于謙,他是明朝大臣,民族英雄,曾在土木堡之變后挺身而出,率師抵御瓦剌大軍,拯救危難的大明朝。可惜于謙一生憂國忘身,雖是拯救大明,但因“社稷為重,君為輕”而得罪明英宗,導致晚年被誣陷,從而含冤而死,實在是可悲可嘆!

一、于謙簡介

于謙(1398年-1457年),字廷益,號節(jié)庵,明朝時期大臣,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因官至少保,也被稱為“于少保”。于謙為官清廉,深受百姓愛戴,土木之變后,他挺身而出,堅守京城,力排南遷之議,率師抵御瓦剌大軍,挽救大明于危難之中。于謙個性剛直,一生憂國忘身,招致眾人忌恨,還因“社稷為重,君為輕”而得罪明英宗,導致晚年被誣陷,從而含冤而死。

1、出生及官途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于謙出生于浙江杭州府錢塘縣太平里(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qū)祠堂巷),他少時聰慧,且刻苦讀書,志向高遠,以文天祥為榜樣,并于永樂十九年(1421年)考中丑科進士,從此踏上仕途。于謙敢于直言,因嚴詞斥責朱高煦而受明宣宗朱瞻基的賞識,先后巡撫河南、山西,接著又以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等地,后因入京覲見明英宗時不向權(quán)臣王振送禮,遭誣陷下獄,因兩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請而復任。

2、土木堡之變

明朝是一代乞丐皇帝朱元璋建立的,他定下了“不和親不納貢,不稱臣不割地”的規(guī)矩,之后的皇帝都比較有血性,但到了明英宗朱祁鎮(zhèn)時,情況發(fā)生了改變!當時瓦剌來襲,明英宗御駕親征,因為胡亂指揮,以及宦官弄權(quán),最終明軍大敗于瓦剌,明軍精銳主力喪失殆盡,隨同英宗一起出征的六部九卿全部戰(zhàn)死,英宗也被俘,明朝遭到了沉重的打擊。

土木之變后,皇帝、大臣被一網(wǎng)打盡,明朝朝政恐慌,皇親國戚以及朝中群臣都想棄北京而南遷,這時候于謙挺身而出,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升任兵部尚書,并擁立英宗弟郕王朱祁鈺為帝,遙尊英宗為太上皇。明代宗即位后,整飭兵備,親率二十二萬大軍,列陣北京九門外,抵御瓦剌大軍。瓦剌太師也先挾英宗逼和,于謙再次出現(xiàn),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為由,拒絕義和,也先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并再次與明朝義和。

3、晚年生涯

明朝與瓦剌義和后,于謙仍積極備戰(zhàn),挑選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得以安寧。于謙為官期間,朝政清明,令行政達,他以身作則,口不言功,平素儉約,一生憂國而忘身,又因個性剛直,招致眾人忌恨。所以在英宗復辟后不久,于謙就遭到了大將石亨等人的誣陷,最終含冤而死!

二、于謙為什么被斬

于謙含冤被斬,時年六十歲,明憲宗時,被復官賜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謚“肅愍”,明神宗時,改謚“忠肅”,他與岳飛、張煌言并稱“西湖三杰”,都是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其實于謙的真正死因,是得罪了皇帝,而不是被陷害!1449八月,明英宗被俘,九月于謙擁立朱祁鈺為帝,次年于謙以“社稷為重,君為輕”為由,拒絕瓦剌義和,這雖然是為了大明朝,但這無疑得罪死了明英宗!而在當年八月,景帝朱祁鈺病重,不能臨朝,石亨等人發(fā)動政變,擁英宗復辟,英宗再次成為皇帝后,自然對于謙進行打擊,再加上于謙本身有很多人記恨,所以于謙的結(jié)果是注定的!

分享至:

歷史趣聞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