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召開的三星堆挖掘成果報告會,再一次震驚了世界,其中出土了超120根象牙以及其他各種文物。這也讓更多人開始關注起來三星堆文化的淵源,那么三星堆是什么,又為什么叫做三星堆文化呢?一起了解一下吧。
這個給人們帶來諸多未解之謎的三星堆文化,之所以這樣叫,是因為三星堆遺址發(fā)掘地附近有三個黃土堆,據(jù)傳說玉皇大帝在馬牧河畔灑下三把土,然后就變成三顆星,所以這三個黃土堆就叫做三星堆。
而考古遺址命名一般是以所在地的小地名為準,這樣子能夠精確的反映遺址所在位置,否則很容易出現(xiàn)不同遺址有著相同名稱的情況。而這個“小地名”中的小,是相對省、縣級行政區(qū)劃來說的,一般就是遺址所在地的村莊名,或者當?shù)厝藢τ诖迩f內某一處更小地方的稱呼。三星堆就是根據(jù)遺址出現(xiàn)地方的地名來命名的。
三星堆遺址是古蜀先民創(chuàng)建的古蜀國都邑,它的位置在今天的四川省廣漢市西北的鴨子河南岸。三星堆最初建造于夏朝,到了商代中晚期基本成型,其中城墻體系、居住區(qū)、墓葬群和祭祀坑等規(guī)模龐大、布局嚴謹,而出土的眾多青銅器則是說明古蜀國地區(qū)青銅冶煉技術十分成熟。
針對三星堆遺址的挖掘由原本的兩個坑,增加到現(xiàn)今的八個坑,有助于復原當時“神廟”或者祭祀?yún)^(qū)內部的空間,對于完整的認識古蜀文化的禮儀空間、宗教思想乃至反映的宇宙觀念都有著重要意義,而對祭祀?yún)^(qū)中的新發(fā)現(xiàn)進行研究后有可能能夠破解三星堆遺址的年代問題和性質問題,解開其他的三星堆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