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未解之謎 > 動物未解之謎 > 正文

受到一級保護的鳥類:藍鷴(數(shù)量幾乎所剩無幾)

藍鷴身體長度790毫米,嘴巴長度37毫米,翅膀長度260毫米,尾巴長90毫米,腳長34毫米。從頭一直到脖子處是紅褐色,在頭上還會有短的羽冠,大多是紅褐色,后背和肩也是紅褐色,羽毛中斷的部位黑色,并且還會有‘V’字的斑紋。

一、藍鷴生活習性

藍鷴喜歡生活在海拔2km的地方,尤其是大森林里面,那里面枝葉繁茂,所以很適合生活,尤其是在山脊的位置,坡度在60度,更加適合藍鷴生活。藍鷴是留鳥,經(jīng)常自己活動,并且在每天早上5點的時候就會非常活躍,一直會到晚上的7點左右就已經(jīng)停止了活動。

藍鷴在中午的時候活動能力比較差,因為這時候天氣會比較炎熱,所以會尋找能夠遮陽的地方休息。白天活動的時候,大多采取的姿勢是昂首闊步,并且在行動時會非常的寂靜,如果受到了任何的驚嚇就會立刻逃跑。

藍鷴喜歡吃的食物有嫩葉,花朵,果實以及種子等等。能夠吃的食物可達三十多種,有的時候也會吃百香果,小桑葉等等。尋覓食物的時候就會來到地面,并且行走的時候比較快,一邊走一邊去尋找食物。藍鷴是中國特有的一個生物,僅僅在中國臺灣可以見到這種生物。

二、藍鷴繁殖方式

藍鷴2月份到7月份的時候繁殖,并且一夫一妻的生活。每年2月份的時候開始尋找伴侶并且開始配對。發(fā)情期的時候,雄鳥的臉部會漲得通紅,并且頭頂上的白色羽毛會直立不倒。身上的羽毛會慢慢的張開,并且兩個翅膀會向下垂,同時也會一直圍繞著對方慢慢的行走。藍鷴每一次最多可以產(chǎn)下七個卵,并且需要間隔兩天才會產(chǎn)下一個卵。每一個卵的顏色都是乳白色,在上面會有微微的黃色,大小基本上在51毫米×43毫米左右。

幼雛在生長發(fā)育三個月之后,能夠獨自生活。藍鷴的保護級別為一級,在紅皮書里面已經(jīng)榜上有名,并且在臺灣數(shù)量已經(jīng)非常稀少,已經(jīng)達到了所剩無幾,主要由于棲息地的面積一直在不斷減少,所以生存受到了威脅。


 

分享至:

動物未解之謎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