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歷史趣聞 > 正文

黨姓起源和來歷:大禹后裔定居在黨項國(以國為姓)

黨姓屬于罕見姓氏,人口在全國范圍內(nèi)只有46萬,主要有三大起源,一是源自姒姓,大禹的后裔世代定居黨項國,最終以國為姓,二是源自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受封于上黨,子孫以封地為姓,三是源自魯國君主封黃帝子禹陽于闕黨邑而得姓。

黨姓起源和來歷

1. 源自姒姓

黨姓被認為是一個古老的中華姓氏,最古老的源頭就是大禹,因為史書中記載可知,夏禹的部分后裔世代居住在黨項國,所以最終以國名為姓,形成了項姓和黨姓。黨項國其實是宋朝時期的一個西北政權(quán),當時臣服于中原政權(quán)。后來被蒙古所滅。

2. 源自封地

根據(jù)《名賢氏族言行類稿》中記載可知,在春秋時期的晉國境內(nèi)就有一塊地區(qū)叫做“上黨”,也就是今天同名的山西省上黨,當時有一位晉國貴族大夫被賜封于此,于是他的子孫和國民自然也就以國為姓,最終形成了黨姓的正宗一脈。

3. 源自任姓

相傳黨姓還是黃帝的后裔,在春秋時期,魯國就有一位大夫也是黨氏,據(jù)說他就是黃帝的小兒子禹陽的子孫,雖然姓任,但是氏為黨,主要是因為當時他被魯國國君賜封于闕黨邑,最終才形成了“魯黨氏”、“闕黨氏”等復姓,最終簡化為黨姓、闕姓以及魯姓等,不過這一脈黨姓的讀音略有不同,應該念“zhang”。

4. 源自黨項族

黨姓其實與趙姓起源和來歷一樣,其中也有不少是源自少數(shù)民族,比如大宋時期就出現(xiàn)了一個西北民族叫做黨項族,他們其實就是當時羌族的西北分部,后來黨項族人為了融入漢族,才逐漸改為了漢姓,最初形成了“黨項氏”,后來因為省文分化為“黨姓”和“項姓”,而比較典型的就是十六國時期有一員大將就叫做黨耐虎。

分享至:

歷史趣聞相關(guān)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