宓姓的起源非常單一,基本上大部分族人都可以追溯到伏羲氏,在上古時期,伏羲領(lǐng)導(dǎo)的部落非常強盛,而伏羲又被稱為宓羲,并且在古時候“宓”和“伏”是相通的,所以宓姓基本上都是伏羲的后代。
宓姓氏族可以說是非常純正的上古伏羲氏血脈,與伏姓源流和來歷極為相似,在古時候因為“伏”和“宓”屬于通假字,所以伏羲也被稱為宓羲,并且由于伏羲非常擅長庖廚和飼養(yǎng)牲畜,于是伏羲也被稱為庖羲、包犧、犧皇等,因此他的子孫分化出了伏姓、宓姓、包姓等多個姓氏,而伏羲的女兒也被稱為“宓妃”。
宓姓的人口非常少,目前在全國范圍內(nèi)并沒有排到百家姓的前百位,人口主要分布在山西省太原市或者河南省等地,但是在其他地區(qū)也有少量零散分布,宓姓源自伏羲氏,而其中的名人有很多,比如孔子的徒弟伏不齊就叫做宓不齊,他曾經(jīng)擔任過單父宰相,將單父這一區(qū)域治理的非常好。
宓姓的祖先伏羲可以說是人類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不僅擅長庖廚,而且還發(fā)明了八卦、文字等,可以說他幾乎是創(chuàng)造了大部分的漢文明,當時他帶領(lǐng)的部落也非常的先進且富足,且族人的文化水平當時也非常高,所以宓姓族人都是封伏羲這位圣人為始祖的。
宓姓因為大多居住在山西省太原市和河南,所以設(shè)置了太原郡和平昌郡兩個名郡,還有堂號則稱為鳴琴堂,而這一堂號則是出自孔子的弟子宓不齊,據(jù)說他非常善于彈琴,加上單父也被他治理的很好,所以人們都夸贊他“鳴琴而治”,也就逐漸演變?yōu)?ldquo;鳴琴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