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姓主要源自周武王姬發(fā)的弟弟姬旦的大兒子伯禽,在西周初期,姬旦輔佐當時的幼年天子周成王東征,最終平定了武夷叛亂,從而受封于魯?shù),那里有一座山叫做魯山,后來就建立了魯國,直到后來被楚國所滅,于是姬仇遷到今天的安徽地區(qū),后來遺民為了紀念故國改姓為魯。
1. 魯姓始祖:伯禽
在周朝時期,周武王姬發(fā)的弟弟姬旦非常有能力,當時周成王繼位時還非常年幼,基本上都是姬旦在輔佐他,等到西周初期的時候,周朝爆發(fā)了武夷叛亂,最終還是姬旦幫助周成王順利的將叛亂平定,進行了東征,最終將奄國消滅,而在這之后姬旦就被賞賜了一塊封地,這塊封地就是被滅的奄國,由于當時那里有一座山叫做魯山,于是就將其稱為魯城。
而姬旦當時不愿離開周成王的身邊,想要繼續(xù)輔佐他,于是就將自己的兒子伯禽派到了魯國,當起了國君,并且被稱為魯公,后來一直傳到魯頃公時,已經(jīng)傳了差不多三十多代,最終因為過于遵守周朝的舊制度逐漸衰落,最終被楚考烈王所滅,于是魯頃公姬仇就帶著族人遷到了碭山,其中部分族人為了紀念故國,就將姓改為魯。
2. 源自古魯國
魯姓其實也可以追溯到最古老的遠古時期,當時黃帝有熊氏常年生活在現(xiàn)今河南的魯山之下,每天都捕魚為生,建立了魯國,也就此誕生了魯姓,并且有了魯國的圖騰。
3. 源自彤魚氏
彤魚氏是炎帝的一個分支,而炎帝的部落主要是以太陽和火焰為圖騰,彤魚氏為了表示自己是炎帝后裔,所以他們在魚的下面加上了“日”字,表示自己的出處,最終也就有部分后代形成了“魯”姓。
4. 源自外族改姓
魯姓與趙姓起源和來歷一樣都有部分外族改姓而來的族人,包括了滿族、鮮卑族、蒙古族、回族以及佤族等,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鮮卑族,比如烏桓氏、原烏丸氏等,都是簡化漢化之后形成了魯姓,當然還有部分轉為了烏姓、桓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