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考古發(fā)現(xiàn) > 正文

尼日爾龍:非洲大型恐龍(長9米/嘴巴像吸塵器)

尼日爾龍是一種蜥腳下目中的雷巴齊斯龍科恐龍,誕生于1.19億年前到9900萬年前的白堊紀早期,體長普遍可達9米,屬于大型植食性恐龍之一,長有吸塵器狀的嘴巴和鏟狀的腦袋,第一批尼日爾龍出土于非洲的尼日,算是蜥腳類中體型較小的恐龍。

尼日爾龍的體型

尼日爾龍雖然在體長普遍超過10米的蜥腳類恐龍中并不算大,但是它在目前已經發(fā)現(xiàn)的770多種恐龍中還是能夠排到189位,9米多的體長幾乎相當于現(xiàn)代的一頭巨型亞洲象,與文雅龍、氣腔龍以及非洲獵龍等有著非常大的相似之處。

尼日爾龍的外形特征

尼日爾龍具有不少典型的蜥腳類特征,比如它的腦袋相對較小,軀干短粗,四肢呈圓柱形,但是脖子尤其的修長,尾巴像鞭子,但是它也有非常獨特的特征,比如它的牙齒像鴨嘴龍科恐龍一樣,長出了數(shù)千顆,能夠在咀嚼植物的時候進行替換,而這在蜥腳類中是很少見的,其次就是它的嘴巴有點像鏟狀,類似吸塵器的吸塵口。

尼日爾龍的生活習性

尼日爾龍擁有著大約50個牙齒群,包含了至少500-600顆牙齒,基本都處于頜骨的前端,當前方的一顆牙齒被磨損的時候,后面有9顆能夠進行替換。并且據(jù)科學家推測它很可能是一個月一換,也因此創(chuàng)下了“牙齒替換率最高的動物”這一世界紀錄的稱號。其次就是尼日爾龍的腦袋是自然朝下的,所以基本上可以判斷它主要是以低矮的植物為食,比如蕨類、蘇鐵等。

尼日爾龍的化石發(fā)現(xiàn)

尼日爾龍最早一批化石是由菲利普·塔丘特于1976年在非洲的尼日發(fā)現(xiàn)的,之后進行了詳細的描述,當時這批化石埋藏于Elrhaz地層中,而尼日爾龍也是這個地層中最常見的,不過直到1999年的時候,才由保羅·塞里諾等人進行了命名。尼日爾龍和大部分生活于岡瓦納大陸的蜥腳類不同的是,它的脖子非常短,并且它的背部神經棘非常低矮。

分享至:

考古發(fā)現(xiàn)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