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考古發(fā)現(xiàn) > 正文

柵齒龍:歐洲小型鳥腳類恐龍(長4.5米/雙足奔跑快)

柵齒龍是一種鳥腳類的頜齒類恐龍,外形和禽龍類非常相似,誕生于白堊紀末期的馬斯特里赫特時期,最大的特點就是嘴巴是鳥喙狀,前肢較短后肢修長,主要使用后肢奔跑,化石在澳洲、法國、西班牙等國家都均有發(fā)現(xiàn)。

柵齒龍的體型

柵齒龍屬于中小型恐龍的一種,體長只有4.5米,在目前已出土的770多種恐龍中可以排到405位左右,和現(xiàn)代的一只犀牛差不多大小,體型類似似鴕龍、冠長鼻龍以及新疆獵龍等,比大部分的禽龍類恐龍都要小上一些,化石分布也非常廣闊。

柵齒龍的外形特征

柵齒龍的腦袋大多呈現(xiàn)三角形,眼睛的上面長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突起物,嘴巴呈現(xiàn)鳥喙狀,并且在內(nèi)部長有牙齒,且體積很大。柵齒龍的軀干則相比四肢顯得非常粗壯,尤其是髖部骨骼很大,這樣也使得它能夠使用后肢高速行走,而前肢則比較短,但是長有非常鈍爪。

柵齒龍的生活習性

根據(jù)柵齒龍的化石發(fā)掘地就可以看出,它主要生活在島嶼之上的,而且大概率是那種叢林和植被茂盛的島嶼,因為它們主要是以低矮植物為食的。而在白堊紀時期時,因為開花植物基本上生長的都不是非常普遍,所以當時大多數(shù)植食性恐龍都是以蘇鐵、松柏類以及蕨類植物為食的,并且它只有在低速行走的時候才會使用四足行走,而奔跑快走都是使用后兩足。

柵齒龍的化石發(fā)現(xiàn)

柵齒龍的最早一批化石是在歐洲的奧地利發(fā)現(xiàn)的,但是這批化石數(shù)量并不多,其中僅僅只包含了一塊齒骨和兩塊脊椎骨,這也使得科學家無法對它的種屬進行準確的判斷,最初是將其歸于禽龍類,但是后來又認為它可能是凹齒龍科,但都沒有結(jié)果,最終只能將其列為了單獨的種屬。

分享至:

考古發(fā)現(xiàn)相關(guān)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