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考古發(fā)現(xiàn) > 正文

巨型植食恐龍:蝴蝶龍 體長高達30米(脖子占到一半)

蝴蝶龍是一種蜥腳類恐龍,誕生于侏羅紀末期,體長可達30米,屬于巨型植食性恐龍的一種,它的第一批化石是在中國的新疆吐魯番盆地發(fā)掘的,最大的特點就是它們的脖子非常長,向上無限的抬起能夠輕易的夠到樹冠。

蝴蝶龍的外形特征

蝴蝶龍屬于巨型恐龍的一種,它的體重可以達到30噸,體長最多可達30米,高度更是可以達到6米,其中脖子是它的身上最長的部分,足足達到了15米左右,幾乎占到了身體的一半長度,而這樣的比例幾乎和長生天龍相同,即便是站在原地不動,也能輕松的從樹下抬頭至樹頂,軀干和四肢非常的粗壯,所以它活動起來顯得比較笨拙,因此奔跑的速度并不快。

蝴蝶龍的腦袋和身體相比非常的小,它的鼻孔也比較特別,都是位于靠近頭頂?shù)牟糠,因此導致它的眼睛離鼻孔非常近。蝴蝶龍的嘴巴并不是很大,它有著非常細小且密集的牙齒,因此能夠很快的將植物磨碎和切割。

蝴蝶龍的化石發(fā)現(xiàn)

蝴蝶龍第一批化石是由中國和日本聯(lián)合恐龍?zhí)剿麝犜谛陆耐卖敺璧匕l(fā)現(xiàn)的,當時他們正好忙于侏羅紀末期的沉積研究,從而意外發(fā)現(xiàn)了這種巨型的蜥腳類恐龍。由于科學家發(fā)現(xiàn)這種恐龍的背椎骨前端的神經(jīng)棘是分叉突起的,就像是蝴蝶的翅膀一樣,所以便以“蝴蝶”的拼音進行了命名。

蝴蝶龍的出土地新疆吐魯番盆地,其實也有著不少的非海相沉積,其中包含了不少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的遺骸,蝴蝶龍的全名叫做“中日蝴蝶龍”,其實也是為了紀念當時的探索隊,而這支探索隊其實在之后也發(fā)現(xiàn)了另一個誕生于白堊紀末期的蜥腳類恐龍。

分享至:

考古發(fā)現(xiàn)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