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亂華時,盡管世家門閥在南北動蕩中受到沖擊,但其實并未遭受太大損害。自漢末以來,世家一直擁有塢堡、土地、農民依附、書籍和聲望。胡人更多地破壞了平民或者豪強的產業(yè),反而是流民被世家吸納,使世家更加強大,形成了五姓七望這樣的龐然大物。北方外族入侵只是讓世家服軟了一段時間。即便是黃巢,他的起義雖然有推翻世家的目標,但實際上門閥士族在安史之亂時期已經基本終結,貞觀至開元盛世是世家敗落的時期,尤其在武則天時期,世家被徹底削弱。
黃巢并非寒門出身,他是個走私生意的富翁。他之所以未能通過科舉考試,顯然是因為個人水平不佳,甚至沒有參與潛規(guī)則的資格。黃巢的造反原因并非科舉落榜,而是他從事私鹽貿易,這一行為違法,朝廷自然要對其進行打擊,這才是他造反的起因。黃巢沒有固定的根據(jù)地,只能隨處搶劫。至于他喊出的“均田地”口號,實際上無法實現(xiàn)。
黃巢甚至接受了唐朝的招安,說明他不僅不是農民起義的領袖,連農民身份都稱不上。他不能代表農民階層,因為他本身是土匪階層的一員,是整個社會的敗類。他的起義并非出于追求均富,均田地,更不是為了百姓福祉,而純粹是為了自己。
盡管黃巢消滅了門閥士族,但卻讓整個中國社會的組織度更加碎片化。門閥士族雖然存在自私腐朽的問題,但出于自身利益考慮,客觀上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君權的過度擴張。然而,門閥的滅亡導致了宋朝以后君權的全面強化。
世家門閥雖然腐朽,但在國家昌盛時期,卻有一些自覺和主動的“股東”、“合伙人”精神。而文人士大夫階層則僅僅是“滿口仁義道德”,因為他們并非國家的“股東”,只是打工的身份。在門閥倒臺后,代替者比他們更為腐化。宋明兩朝的貪污情況表明,門閥士族的衰落并非帶來更好的替代者。
世家門閥的真正衰落原因在于產生他們的歷史條件已逐漸消失。山東世族和江南世族從隋唐統(tǒng)一開始受到打壓,逐漸衰退。而地方豪強大族的屬性也在隋唐時逐漸喪失,越來越向文化世家和宮廷世家轉變,失去了在鄉(xiāng)土中盤踞的實力。黃巢的登場,則使關隴軍事集團遭受重創(chuàng)。到了宋之后,皇權加強、文化教育向普通士人拓展,以及科舉制度的改革,導致門閥世族與皇帝共治的時代逐漸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