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科學探索 > 正文

畢宿星團狀態(tài)詭異,天文學家稱:我們或許找到了暗物質的蹤跡

宇宙中充滿著耀眼的星系和絢麗的塵埃云,我們的目及之處都被遙遠深空中的恒星所占據,不過它們并不是宇宙的主導。

在整個宇宙中我們熟悉的天體和星系這些常規(guī)物質僅占宇宙總質量的20%,真正主導宇宙走向的是我們看不見摸不著的暗物質,可以說暗物質未來將是物理學以及天文學領域最重要的研究方向。

但暗物質看不見也摸不著,我們無法用常規(guī)方式探測到它,一直以來科學家都在尋找發(fā)現暗物質的途徑和方法,近日科學家發(fā)現了畢宿星團詭異的狀態(tài),通過它我們似乎找到了暗物質的蹤跡。

畢宿星團擁有300多顆恒星,位于銀河系的金牛座中,距離地球大約153光年,是離我們最近的疏散星團,在晴朗的夜空中,紅巨星畢宿五和其他恒星共同構成了一個耀眼的V字型,它距離我們如此之近,在南北半球都肉眼可見,因此也是天文學家們深入研究的對象之一。

近日,《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刊登了一篇研究文章,論文中稱天文學家發(fā)現畢宿星團上存在一個詭異的現象:它似乎沒有按照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行事。

萬有引力是物理學乃至人類文明最基礎的定律之一,假如這個發(fā)現被進一步證實,極有可能會顛覆人類對宇宙的認知,而背后的始作俑者就是暗物質。

畢宿星團內的恒星分布相當密集,所以恒星之間的引力作用也十分強烈,恒星死亡時會發(fā)生巨大的爆炸,產生的引力波會將周圍的恒星推向星團的邊緣,最終整個星團在內部的引力和外部潮汐力的撕扯斗爭下,將被拉成一條條星流,科學家們把這些星流稱為“潮汐尾”。

對恒星的測距目前仍然是天文學中比較棘手的領域之一,潮汐尾更是難以追蹤,歐洲航天局的蓋亞衛(wèi)星夜以繼日地繪制銀河星圖,以便我們能獲得銀河系近10億顆恒星的位置變化與運動數據。

研究人員利用蓋亞衛(wèi)星的數據分析了畢宿星團潮汐尾,試圖用模型模擬出潮汐尾中的恒星是如何在過去的6億年中被甩出的。

疏散星團會在其運動的前后兩個方向上產生兩條潮汐尾,按常理來說,兩條潮汐尾中恒星的數量應該總體上保持一致,以維持整個星系的引力平衡,然而在畢宿星團中,事情詭異了起來:畢宿星團前方潮汐尾中恒星的數量比后方的數量多了幾個數量級,這明顯打破了整個星團的引力平衡。

科學家認為,在畢宿星團運動方向上有一個巨大的存在,是它拉扯并吞噬了潮汐尾上成千上萬顆恒星,根據測算,神秘的物體的至少要達到1000個太陽質量才能讓畢宿星團形成如此長但實際恒星數量如此少的潮汐尾。

當我們望向那片區(qū)域時試圖看到一些東西時,卻什么都沒有發(fā)現。

目前,我們已知的難以觀測到的物體只有黑洞,但大部分科學家并不認同在畢宿星團旁存在一個巨型黑洞的想法,因為還沒有發(fā)現黑洞拖拽整個星團的跡象,除非我們肯定在畢宿星團周圍有大量暗物質的存在,否則就要承認萬有引力是錯誤的,至少是不完善的。

部分科學家認為,在牛頓萬有引力誕生的時代,科學家對整個宇宙的了解和觀測技術都十分有限。

那時人類甚至不知道星系的存在,所以在理論中難免會出現缺陷,也就是說,是萬有引力定律遭到了動搖,需要在經典引力理論基礎上進行修正,發(fā)展新的動力學說以自洽宇宙中種種反差現象。

這種學說的特點是否定了暗物質的存在,認為宇宙中并沒有什么看不見摸不著的暗物質,只是我們的理論需要進步罷了,雖然聽起來有一定道理,但它并不能讓人信服,因為異端不止體現在了畢宿星團,而是在整個大尺度宇宙中都有跡可循。

現代天體物理學中有一個最大的謎團,那就是我們熟知的星系,許多星系中恒星的運動速度都太快了,以至于按照經典引力理論推演的話,這些星系早已分崩離析了,但現實中它們依然維持著星系的運轉。

因此人們引入了“暗物質”的概念,認為暗物質充滿了宇宙,它產生的引力維持了整個天體系統的穩(wěn)定。

不論是改進萬有引力定律,還是敲定暗物質的存在,最后的結果都是人類認知的巨大進步,只有不斷發(fā)現新的現象,突破現有理論,才能一步步接近到宇宙的真相。

分享至:

科學探索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