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歷史趣聞 > 正文

寶慶為何得而復失 竟是因為南明軍隊自相殘殺

明清寶慶府城戰(zhàn)役實際上發(fā)生了兩次,這兩次戰(zhàn)役都發(fā)生在1648年的下旬,而且都以南明軍隊的獲勝而告終。第一次寶慶之戰(zhàn)發(fā)生在1648年八月初五。一度投降清朝的明將陳友龍在1648年四月十五日反正,當天就攻克了靖州,兩天之后又攻破黎平,之后又連續(xù)拿下寶慶府所管轄的新寧、城步、新化三座縣城。七月初一,明軍攻克武岡州,八月初五,明軍一舉攻克寶慶府治邵陽。

到這個時間點,整個湖廣戰(zhàn)局其實是有利于南明一方的。永歷二年(順治五年)清偏沅巡撫線縉的揭帖詳細記錄了當時湖廣的形勢:常德一府所轄武、桃、龍、沅四縣為堵胤錫、馬進忠、王進才三人占據(jù),清廷知府閻拱宸落水淹死;武陵知縣袁夢吉被明軍活捉;清總兵馬蛟麟困守辰州,辰州所轄沅、黔、麻、淑、辰、瀘數(shù)縣因為“土賊”作亂,而被明將皮熊、張先璧攻克;靖州被陳友龍攻克,靖州所轄綏、會、通、天四縣也都落入陳友龍軍的掌控之中,陳友龍軍開始進攻寶慶。

第一次寶慶之戰(zhàn)的詳細過程具體可參考八月線縉的揭帖。按線縉的說法,攻打寶慶的明軍那叫一個聲勢浩大“本月初五日卯時,不意突有北路張先璧,偽閣部、翰林唐、姚二賊,西路陳友龍,南路何騰蛟、趙偽伯、劉副將,邀殺塘撥,各統(tǒng)馬步賊兵不計其數(shù),漫山塞野蜂擁齊來,并各處叛民,哄隨助賊,火銃大炮,安設攻打”參加攻打寶慶的明軍不止陳友龍部,還有何騰蛟、張先璧,所謂的“趙偽伯”可能是滇軍將領趙印選,劉副將我就不知道是誰了,還有“唐、姚二賊”這個我也不知道是哪兩位明朝官員。

當然何騰蛟本人是肯定不會出現(xiàn)在寶慶城下的,因為他此時正在進攻永州,這里所謂的“南路何騰蛟”應該指的是受何騰蛟節(jié)制的部分明軍,比如趙印選,比如張先璧。清寶慶府守軍3000余人都出城作戰(zhàn)“自卯至酉,雖互相殺傷,然賊眾愈增,我兵被傷甚多,遂不能支,被賊擁下”出城迎戰(zhàn)的清軍因為人數(shù)過少而被打得滿地找牙。禍不單行,城內清軍又出了內鬼,南門被“被魏參將已死中軍叛賊康必旭心腹家丁”偷偷打開,明軍如同潮水一般沖入城中,清軍殘部以及清廷設置的寶慶府地方官奪門而逃。

第二次寶慶之戰(zhàn)可參見瞿式耜《恢復寶慶疏》中引用何騰蛟之塘報“職等奉本閣部嚴命,于十八日率兵萬余,一仗決勝,斬首二百零五級,生擒三十四名,奪大西馬五十余匹,有功員役,另察冊報”當然這里瞿式耜所寫的時間很明顯是有問題的,第二次寶慶之戰(zhàn)是永歷二年(1648年)的六月初六,足足比第一次寶慶之戰(zhàn)的時間要早了兩個月。

“兼以郝兵入靖,陳兵潰回”則指的是受何騰蛟節(jié)制的原大順軍郝永忠部自廣西柳州北上靖州突然偷襲陳友龍,陳友龍不得不自寶慶率軍回救靖州老營,最終還是被郝永忠軍打敗,陳友龍失魂落魄地逃入廣西。

同為南明軍隊的郝永忠為何突然偷襲陳友龍,現(xiàn)在一般的說法是何騰蛟為了報仇爭功,指使郝永忠挑起內訌,如《南明史》中就曾經(jīng)指責何騰蛟“為了泄私憤、爭頭功,竟然指使南安侯郝永忠率部由柳州北上靖州地區(qū)偷襲陳友龍部”把陳友龍部潰敗的責任全部甩給何騰蛟,但哪怕真的是何騰蛟指使郝永忠,那也不可能把責任全部推到何騰蛟頭上。

在何騰蛟死后,郝永忠懼怕陳友龍報復,設局而殺之,并且將其所屬部隊全部殲滅,足見郝永忠第一次偷襲陳友龍并不完全是因為何騰蛟的挑唆。

而何騰蛟真的有心弄死陳友龍為自己的母親和妻子報仇嗎?其實我覺得真的不至于,咱們前面說了,陳友龍軍第一次攻打寶慶,何騰蛟派了一支人數(shù)眾多的軍隊去協(xié)助陳友龍,否則清方不會塘報曰“不意突有北路張先璧,偽閣部、翰林唐、姚二賊,西路陳友龍,南路何騰蛟、趙偽伯、劉副將,邀殺塘撥,各統(tǒng)馬步賊兵不計其數(shù),漫山塞野蜂擁齊來”如果何騰蛟真的是有心要陳友龍的命,那何苦一開始要發(fā)兵援助之呢?大可對其不聞不問不援,借清軍之手除掉他。何騰蛟撥兵援救陳友龍的行為其實也說明了“何騰蛟對陳友龍懷有很深的敵意”是無稽之談。

永歷朝廷內著名的“對線大師”金堡就曾經(jīng)這樣臭罵郝永忠“闖賊郝永忠,本我冠仇,暫歸絳索,未嘗遇敵,一戰(zhàn)而震驚乘輿,戕賊內地,頃且殘靖州、逐勛鎮(zhèn)矣。陳友龍反正之后,有力恢寶武之功,永忠偏布流言,謂勛輔騰蛟令其報仇,欲以離義士之心,敗督師之望,永忠降敵不可,事主無能,勢且白頭作賊,而敕旨煦濡,如奉驕子,使得借朝廷之刃,殺朝廷之人;跋扈神飛,忠貞解體;殿下下一詔削其官、聲其罪,使天下知其為國法所不赦,即幸逃斧鉞,亦必有斬木揭竿,為萬姓雪憤者!”金堡指責郝永忠打著何騰蛟的旗號偷襲陳友龍。而郝永忠在1648年下旬的表現(xiàn)其實也說明他確實有可能因為軍餉和糧食的短缺襲擊友軍。

這兩次寶慶之戰(zhàn),以及其中的復雜情節(jié),為湖廣地區(qū)的歷史留下了復雜而有趣的一章。兩位南明軍事將領,陳友龍和何騰蛟,原本是合作的伙伴,卻在寶慶之戰(zhàn)中走上了敵對的道路。無論是郝永忠的叛變還是內部陰謀,都在這兩次戰(zhàn)斗中造成了混亂。

這段歷史告訴我們,戰(zhàn)爭往往不僅僅是國與國之間的沖突,還包括了個體的恩怨、內部的權謀和復雜的情感。明清寶慶府城戰(zhàn)役不僅是一段歷史,也是人性和命運的交織,充滿了戲劇性和悲劇性。這兩次戰(zhàn)斗的結局,既是南明的勝利,也是中國歷史中一個小小的插曲,但這些故事也使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了那個時代的人們和事件。歷史總是在細節(jié)中顯現(xiàn)出豐富的人生,而這些細節(jié),正是我們回顧歷史時需要去探索和理解的。

歷史趣聞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