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科學探索 > 正文

每26秒就震動一次 地球心跳已持續(xù)62年 科學家至今不知道原因

地球每隔26秒就會震動一次,這個奇怪的現(xiàn)象自1961年6月6日開始,至今仍讓科學家們摸不著頭腦。當時,地質學家奧利弗最早發(fā)現(xiàn)了這個微弱的周期性震動,他認為它來自大西洋板塊的地下,并且在南半球的冬季震感會更強烈?茖W界將這種頻繁振動定義為微地震,范圍縮小到了西非的幾內亞灣地下。

地震本質上是地殼的能量釋放,導致地震波的出現(xiàn)。然而,微地震的形成原因千差萬別。除了地殼活動外,火山爆發(fā)、核試驗甚至是人類活動都可以產生微弱的地震。然而,這些地震都沒有出現(xiàn)周期性的特征,就像幾內亞灣地下每26秒震動一次的情況,科學家們還是首次遇到。

關于震動的產生原因,在長達幾十年的研究中科學界始終沒有頭緒。然而你可能無法想到,震動的罪魁禍首實際上是遠在1.5億公里外的太陽。

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加勒特·尤勒認為,由于幾內亞灣靠近赤道,而太陽對赤道附近的熱量施加更多,因此赤道附近的洋流會頻繁撞擊幾內亞灣的海岸線,進而引起微地震。這種情況就好像你在桌子上輕輕敲擊,桌子的另一端會發(fā)生震動。

并非所有人都接受這個解釋。我國的科學家團隊認為,26秒脈沖微地震的來源不是海浪拍擊大陸架,而是火山活動。幾內亞灣附近的圣多美島上有一座火山,而日本的阿索火山也曾引發(fā)過微地震。

這兩種解釋都沒有解決一個問題:為什么地球上其他地方沒有出現(xiàn)這種情況?為什么偏偏是幾內亞灣地下發(fā)生地震?畢竟,地球赤道附近和幾內亞灣相似的地區(qū)并不少,靠近火山的地方也不少,為什么只有這里出現(xiàn)周期性的地震?

幾內亞灣地下周期為26秒的微地震至今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無論是太陽熱量引起海浪拍擊海岸線的解釋,還是附近火山活動的解釋,都存在著漏洞。因此,即使在21世紀的今天,地球對人類來說仍然存在許多未解之謎。

在科學領域,早就有一種說法:“人類對太空的了解比對地球的了解更多”。上太空只需要達到第一宇宙速度,而探索地球內部則需要進行實際的鉆探工作。然而,目前人類所鉆探的最深孔洞還不到13公里,連地殼都沒有穿透,更不用說地幔和地核了。

這種情況的發(fā)生地球內部微地震的謎團確實是一個科學難題,至今尚未完全解決。盡管科學家們提出了一些假設和解釋,但沒有一個單一的理論能夠全面解釋幾內亞灣地下微地震的周期性特征。

關于微地震的周期性震動,太陽熱量和海浪拍擊幾內亞灣海岸線的說法是一種解釋,但這種解釋并不被所有科學家所接受。另一種解釋是與附近的火山活動有關,但同樣也存在著問題和不足之處。

解決這個謎團的難點在于我們對地球內部的了解非常有限。雖然我們通過地震學和地質學等方法可以研究地球的表面和地殼,但要深入了解地球的內部,需要進行更深入的探測和研究。

目前,人類進行的最深鉆探是位于俄羅斯庫魯姆奇地區(qū)的超級深井(Kola Superdeep Borehole),深度約為12公里。雖然這是迄今為止最深的鉆探,但它仍然無法穿透地殼并進入地幔和地核。

要解決地球內部微地震謎團,我們需要更多的技術和資源來進行深度鉆探和探測。未來的科學研究可能會集中在開展更深入的地質鉆探計劃,以獲取更多關于地球內部結構和活動的數(shù)據(jù)。還需要進一步的地震學研究和數(shù)據(jù)分析,以更好地了解微地震的特征和產生機制。通過收集更多的地震數(shù)據(jù),并結合其他地球科學領域的研究成果,科學家們有望逐步揭示微地震的謎團。

分享至:

科學探索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