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歷史趣聞 > 正文

梅殷:娶朱元璋嫡女,遭朱棣暗害,擁兵40萬不救建文帝,死得憋屈

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朱元璋派汝南侯梅思祖到青州訓(xùn)練兵馬,梅思祖要求帶著家中的子侄一起去見見世面,朱元璋沒有反對。只是,朱元璋在梅思祖身后看到一個英俊的后生,此人身材挺拔,溫文爾雅,吸引了朱元璋的注意。

朱元璋問起來才知道,此后生名叫梅殷,正是梅思祖的侄子。當時,朱元璋的嫡女寧國公主剛滿14歲,正是待嫁的年齡,朱元璋便做主,封梅殷為駙馬都尉,于明年迎娶寧國公主。

洪武年間,梅殷無疑是朱元璋眾多女婿中最受倚重的一個,朱元璋駕崩前,曾召梅殷入宮托孤,希望梅殷能夠輔佐朱允炆。

《明史 ·卷一百二十一》記載:

帝春秋高,諸王強盛。殷嘗受命輔皇太孫。

遺憾的是,四年后,當靖難之役到了最后關(guān)頭,梅殷雖然拒絕了朱棣的“合作”,但在朱棣攻打南京城的時候,梅殷擁兵40萬,卻沒有前來救駕。一時間,梅殷到底是忠是奸,后人莫衷一是。

本文,筆者將和大家分享朱元璋的二女婿梅殷,希望通過史料的綜合分析,讓大家了解一位明朝初年的悲情人物。

一、太祖愛佳婿,臨終托重任

明太祖朱元璋一生有26子16女,根據(jù)《明太祖實錄》的記載,其中他的前五個兒子皇次女寧國公主、皇四女安慶公主皆為馬皇后所生。雖然史學上對馬皇后生7個孩子有爭議,但寧國公主是馬皇后所生的第一個女兒,這一點卻是共識。

 

寧國公主出生于元朝至正二十四年,比她的四哥朱棣小4歲。身為朱元璋的嫡女,寧國公主從小備受朱元璋寵愛。

洪武十一年,寧國公主14歲,朱元璋在諸位勛爵子弟中挑來挑去,最終挑中了汝南侯梅思祖的侄子梅殷!睹魇·梅思祖?zhèn)鳌酚涊d:

梅思祖,夏邑人。初為元義兵元帥,叛從劉福通。擴廓醢其父。尋棄福通,歸張士誠,為中書左丞,守淮安。

梅思祖是河南商丘夏邑人,他早年曾為元朝效力過。韓山童、劉福通發(fā)動紅巾軍起義時,元順帝派察罕帖木兒南下平叛,梅思祖被任命為義兵元帥,歸察罕帖木兒節(jié)制。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察罕帖木兒被叛徒所殺,他的養(yǎng)子王保保(擴廓帖木兒)接任。

王保保心胸狹窄,他麾下的李思齊、梅思祖等人紛紛叛逃。梅思祖最初投奔了劉福通,王保保一怒之下將梅思祖的父親碎尸萬段。后來,劉福通逐漸勢弱,梅思祖又投降了張士誠,他被張士誠任命為中書左丞,鎮(zhèn)守淮安。

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在滅掉陳漢(陳友諒集團)之后,開始揮師東進,命徐達、常遇春、馮勝等將領(lǐng)率兵攻打張士誠。在泗州之戰(zhàn)時,梅思祖自知不是徐達的對手,便獻城投降!睹魇·梅思祖?zhèn)鳌吩疲?/p>

徐達兵至,迎降,并獻四州。士誠殺其兄弟數(shù)人。

梅思祖后來跟隨徐達討伐張士誠、北伐元朝,立下赫赫戰(zhàn)功,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梅思祖被封為汝南侯,世襲罔替。

需要說明的是,當年梅思祖背叛張士誠而投降徐達,張士誠非常惱怒,進而殺了梅思祖的幾個兄弟,在被殺的人中,就包括梅殷的父親。正是因為如此,梅思祖才把梅殷當親生兒子看待。不僅請名師教導(dǎo)梅殷學習經(jīng)史,還有意培養(yǎng)他熟悉軍事。洪武十年,梅思祖奉命到青州練兵,便帶梅殷一同前往。也就是在這一年,朱元璋看中了梅殷。

次年,梅殷成了大明朝的駙馬都尉、朱元璋的二女婿。根據(jù)《明史·公主傳》記載:

(梅)殷字伯殷,汝南侯思祖從子也,天性恭謹,有謀略,便弓馬。太祖十六女諸駙馬中,尤愛殷。

事實證明,朱元璋的眼光還是不錯的,梅殷畢竟為人恭謹,還有勇有謀。在朱元璋的眾多女婿中,他最喜歡的就是梅殷。

 

梅殷雖然出身于勛貴家庭,但他并沒有打過仗,歸根結(jié)底他還是個文臣。洪武年間,梅殷曾擔任山東學政,在山東,很多學子對他的學問佩服不已,甚至有人稱他“精通經(jīng)史,堪為儒宗”,可見,他的學問當屬一流。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標病逝,朱元璋最終立朱標之子朱允炆為皇太孫。由于當時諸位藩王年長,而儲君年幼,朱元璋駕崩前,曾托孤于梅殷,讓后者輔佐朱允炆。

只是,梅殷沒想到,他這個托孤大臣不是一般的難當。因為接下來發(fā)生了靖難之役。

二、姑父鎮(zhèn)淮安,妹夫不放行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明太祖朱元璋駕崩,皇太孫朱允炆登基,改元建文,史稱建文帝。建文帝做了6年的儲君,對藩王早有戒心,他剛坐上寶座,便召集黃子澄、齊泰等心腹籌劃推行削藩。

梅殷作為托孤大臣,他并不建議朱允炆如此急迫地削藩。但朱允炆躊躇滿志,并不聽梅殷的勸阻。

洪武三十一年八月,在朱元璋去世尚不足三個月內(nèi),朱允炆削掉了周王朱橚,而后,又連續(xù)削齊、湘、代、岷四王。半年之內(nèi),五位藩王被削,其中,湘王朱柏為表抗議,舉火自焚,其他四王皆被貶為庶人。

朱允炆這一系列不講情面的操作,讓遠在北平的燕王朱棣如坐針氈,在姚廣孝等人的勸說下,朱棣最終舉兵“清君側(cè)”,靖難之役就此爆發(fā)。

戰(zhàn)爭開始后,朱允炆昏招頻出,耿炳文、李景隆接連戰(zhàn)敗,雖然朱允炆靠著盛庸、平安等人勉強擋住了燕軍南下的步伐,但還是難改朝廷頹勢。建文四年,朱棣繞過濟南,直擊靈璧,銳不可當。

 

朱允炆一方面派平安、何福到靈璧布防,另外召來他的姑父梅殷,讓梅殷率兵鎮(zhèn)守淮安!睹魇·公主傳》記載:

及燕師所逼,惠帝命殷充總兵官鎮(zhèn)守淮安。悉心防御,號令嚴明。

朱允炆為何要梅殷鎮(zhèn)守淮安呢?一方面因為他手中已無人可用,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梅殷的叔叔梅思祖曾在淮安經(jīng)營多年,梅殷對淮安相對熟悉。梅殷到達淮安后,兢兢業(yè)業(yè)做好防御,紀律嚴明。

建文四年四月,朱棣在靈璧擊敗何福,隨后生擒平安。接下來,朱棣南下的路線有兩條:第一是,由淮安沿運河南下鎮(zhèn)江,再直逼南京。第二是經(jīng)過泗州、渡淮河,下洋揚州,再進軍南京。

巧合的是,而淮安守將,正是朱棣的親妹夫梅殷。有了這層關(guān)系,朱棣當然選第一條路線。于是,朱棣寫信給梅殷,希望妹夫能讓出道路,讓燕軍順利通過淮安!睹魇贰酚涊d:

遣使假道于殷,以進香為名。殷答曰:“進香,皇考有禁,不遵者為不孝。”王大怒,復(fù)書言:“今興兵誅君側(cè)惡,天命有歸,非人所能阻。”殷割使者耳鼻縱之,曰:“留汝口為殿下言君臣大義。”王為氣沮。

朱棣給梅殷寫的第一封信,說得比較委婉,朱棣說自己要到南京“進香”,希望梅殷給個方便。梅殷回復(fù)朱棣:“先帝崩前曾下旨,讓諸王在藩地,不用來京城祭拜。你違背了先帝的意思,是不孝。

朱棣大怒,第二封信就直白得多,說自己要到南京清君側(cè)。梅殷將朱棣送信的使者的鼻子和耳朵割掉,對使者說:“我留下你的嘴巴,回去告訴燕王什么是君臣大義!

從梅殷兩次拒絕朱棣來看,他并沒有站在朱棣這邊。梅殷的拒絕,讓朱棣沒了脾氣。根據(jù)相關(guān)史料記載,梅殷在淮安擁兵40萬,朱棣不敢和梅殷硬碰硬。

不過,據(jù)筆者分析,40萬應(yīng)該是夸張的說法,畢竟在靖難之役之初,朱允炆一共才100萬兵力,就算后期沒有損失,也不可能給梅殷40萬。

因為梅殷拒絕,朱棣只能選第二條路線,他從靈璧直接渡淮河,攻占泗州。雖然這一戰(zhàn)比較艱苦,但在燕軍將領(lǐng)丘福、朱能的帶領(lǐng)下,最終拿下泗州。接下來,朱棣直搗揚州,渡過長江,把梅殷所在的淮安甩到身后。

實際上,建文四年朱棣的這一次南下,本就是奔著“直搗黃龍”去的,他沿途不求攻城拔寨,只為快速南下。梅殷不給朱棣方便,朱棣便繞過淮安,直接從揚州殺到了南京城外。最后,南京城陷,明朝換了主人,朱棣正式登基。

三、舊臣投新主,駙馬惹爭議

朱棣登基后,梅殷仍在淮安。朱棣逼寧國公主寫下血書,派人將血書送往淮安,勸梅殷投降。梅殷得到妻子的血書后,得知建文帝已“死”,痛哭不已,而后決定來南京見朱棣!睹魇芳o事本末》記載:

乃還京,見文皇。文皇曰:“駙馬勞苦。”殷曰:“勞而無功,徒自愧耳!”文皇銜之。

到了南京,朱棣說:“駙馬爺勞苦功高!”梅殷說:“勞而無功,徒留愧疚而已”朱棣聽完,不太高興。

 

雖然沒有記載梅殷說這句話的態(tài)度,但從朱棣的表現(xiàn)可以看出,梅殷的話似乎有諷刺之意。

梅殷雖然在靖難之役中沒有給朱棣方便,但他最終也算保住了全家的祿位。然而,正是因為梅殷從建文舊臣一躍成為永樂新臣,所以他的人品遭到后人的質(zhì)疑。后人質(zhì)疑梅殷,主要有兩點:

第一,梅殷號稱擁兵“40萬”駐于淮安,為什么在朱棣攻打南京的時候,他不發(fā)兵前來營救建文帝?他是不是存在兩頭下注的可能性?

第二,梅殷是朱元璋最喜歡的女婿,身為托孤大臣,在得知建文帝已死的情況下,他為什么沒有和鐵鉉等人一樣抗爭到底?而是選擇向朱棣低頭?

后人對梅殷的這兩點質(zhì)疑,乍一看似乎很有道理那么,梅殷到底是忠臣還是奸臣呢?朱元璋到底有沒有看走眼呢?筆者認為,梅殷不是奸臣。

先來解釋第一個問題,梅殷為何沒有揮兵救駕?

先說一下靖難之役的過程,朱棣于建文四年五月初七攻下泗州,五月十八日揚州守將投降,五月二十二日渡長江,六月一日抵達南京浦口。注意,朱棣是在泗州之戰(zhàn)前給梅殷寫信的,換句話說,從梅殷拒絕朱棣,到朱棣兵臨南京城下,其實只有短短的20天的時間。而這20多天里,還發(fā)生了一件大事,鎮(zhèn)守長江的盛庸被朱棣打敗,鎮(zhèn)江也已經(jīng)失守(揚州、鎮(zhèn)江兩鎮(zhèn)是淮安通往南京的必經(jīng)之路)。

換句話說,北方實際上已經(jīng)被燕軍切斷了。建文帝在最后時刻,派黃子澄和齊泰出去募兵,也是往南方去,梅殷其實并不知道南京的戰(zhàn)況如何。

再說,梅殷的任務(wù)是鎮(zhèn)守淮安,第一他沒有接到建文帝要他救駕的詔令,第二中斷了消息,他怎能放棄淮安,貿(mào)然帶兵前往京城呢?

當時,被稱作“鐵骨錚錚”的名臣鐵鉉在濟南,消息中斷,他也沒有及時救駕。鐵鉉和梅殷當時的處境是一樣的。只是,鐵鉉后來選擇寧死不屈,而梅殷選擇了向朱棣低頭而已。所以筆者認為,朱棣登基之前,梅殷和鐵鉉對朝廷的忠貞是可以劃等號的。后人不能因為鐵鉉選擇赴死,就贊美鐵鉉之忠,而梅殷選擇低頭,就苛責梅殷。

再來解釋第二個問題,梅殷為何向朱棣低頭?

梅殷是朱元璋的托孤大臣,說到底,他效忠的是明朝。當初,他不愿意讓朱棣從淮安通過,就是因為朱允炆仍在位。但是,他和鐵鉉不同的是,他除了是臣子,他還是皇親國戚。他最后臣服于朱棣,實際上是勉強說得過去的。

一定要注意,筆者加了“勉強”二字,這兩個字,這也是梅殷慘死的主要原因。下面我還會講到這個問題。

 

四、皇親心愧疚,帝王久不容

梅殷畢竟是建文舊臣,朱棣雖然在表面上接受梅殷,但實際上并不放心!睹魇芳o事本末》云:

久之,殷不能平,時見詞色。文皇嘗夜遣小中官潛入殷第,察之,殷愈怒。

我上文說過,梅殷的低頭,是很勉強的。所以,在永樂年間,梅殷心中仍不能平,這在他平時的言語中都表現(xiàn)了出來。不僅如此,朱棣還經(jīng)常派人在夜里潛入梅殷的家中監(jiān)視梅殷,被 梅殷察覺后,后者更加憤怒了。這就意味著,梅殷和朱棣之間的矛盾,不僅存在,還越來越深。

 

 

到了永樂二年,都御史陳瑛向朱棣彈劾梅殷,說梅殷在家中培養(yǎng)死士,并且在生活上和一個叫劉氏的婦人有染,私下還詛咒朱棣。朱棣對陳瑛說:“朕自處之。

朱棣的意思是,梅殷的事你別管,我自會處理。讓大家都沒想到的是,朱棣對梅殷的處理,卻是極端的手法——暗害!睹魇·公主傳》云:

明年冬十月,殷入朝,前軍都督僉事譚深、錦衣衛(wèi)指揮趙曦擠殷笪橋下,溺死,以殷自投水聞。

永樂三年十月,天氣已冷,梅殷像往常一樣穿戴整齊去上朝,在經(jīng)過笪橋的時候遇到了兩個人,這兩人分別是前軍都督僉事譚深、錦衣衛(wèi)指揮趙曦。梅殷起初沒在意,不料,這二人竟然把梅殷擠到了橋底下。

可憐梅殷,當朝駙馬,朱棣的親妹夫,掉進橋橋下的冷水中后,竟然無人施救,最后竟被活活淹死了。

梅殷之死,透露著詭異:第一,梅殷為何會在橋上遇到這二人?即使橋面不夠?qū)掗煟?strong>以梅殷朱棣妹夫的身份,別人也會讓他先通過才對,為何會把他擠下去?第二,即使梅殷被擠掉河里,另外兩人為何不施救,就眼睜睜地看著梅殷被淹死?

梅殷死后,寧國公主不干了,她懷疑譚深、趙曦是受朱棣指使,因此入宮找朱棣理論。當著妹妹的面,朱棣當然說:此事非朕所為!

但寧國公主哪這么容易被說服,他拉著朱棣的衣角不松手,哭得涕泗橫流。朱棣為了給妹妹一個交代,提出嚴審譚深、趙曦兩人,最后說要將二人殺掉為梅殷報仇。滑稽的是,譚深、趙曦兩人可能沒料到朱棣會殺自己,在聽聞朱棣要殺自己時,他們竟然說了實話!睹魇芳o事本末》云:

二人對曰:“此上命也,奈何殺臣!”文皇大怒,立命力士持金瑵,落二人齒,斬之。

意思是,譚深、趙曦二人經(jīng)不住嚴審,最后竟然說:“這一切都是皇上命我們干的,為什么還要殺我?”

朱棣聽聞后,氣得不得了,立即命人將二人的牙齒打落,不讓二人說話,然后將人殺了。

通過這些事情,梅殷到底是不是朱棣暗害的,可謂一目了然。

最后,為了安撫妹妹,朱棣封賞了梅殷的兩個兒子,長子梅順昌被任命為中府都督同知;次子梅景福被任命為旗手衛(wèi)指揮使。朱棣對妹妹寧國公主說:“我已經(jīng)幫你找出兇手了,你就不要再難為自己了。”然后,朱棣又對兩個外甥說:“朕不念爾母爾安得至今日?”意思是,如果不念及你們的母親,你們焉有今日?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朱元璋的二女婿,朱棣的親妹夫,就這么稀里糊涂地死了,在永樂朝,沒有泛起一絲漣漪。

筆者認為,朱棣之所以要暗害梅殷,最根本的原因還在梅殷身上。梅殷從小熟讀經(jīng)史,儒家思想已經(jīng)融入他的血液。他當初雖然勉強接受了朱棣登基的事實,但在內(nèi)心深處仍然對建文帝心懷愧疚。以至于,他在日常的語言和行為中多表露出“不平之意”。而這種不平,是朱棣較為忌諱的。因為梅殷是皇親國戚,朱棣不好直接問罪于他,于是才用了暗害這一招。

說到底,梅殷骨子里還是一位單純的讀書人!

說到底,梅殷雖然咬牙投降了朱棣,但他過不去心中的那個坎!

司馬光在《四言銘系述》中說:盡心于人曰忠,不欺于己曰信。

梅殷不是奸臣,但他最后也沒有做到忠信二字。他只是一個想做高尚的讀書人而又沒有做到的悲情人物而已。

分享至:

歷史趣聞相關(guān)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