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亂世,韓信是一個典型的“紅人”。
他有過輝煌,也有過失敗。他曾是“兵仙”,卻也難逃被害的命運。他的一生,是傳奇,也是悲劇。
韓信,這個名字,一開始并不會讓人聯(lián)想到什么。
一、少年時期:江湖惡少
公元前230年,韓信出生在楚國謝(今河南省淮陽縣)的一個普通家庭。據(jù)說,韓信長相鷹鉤鼻、雙目有神,性格豪放不羈。
少年時的韓信,喜歡習(xí)武彈琴,尤其鐘情兵法。他混跡江湖,結(jié)交朋友,過著游手好閑的生活。韓信練就一身好武藝,輕功了得,能以巧勁制敵。他還時常結(jié)伴出游,結(jié)識奇人異士,暗中攻讀兵書。韓信沉迷江湖生活,不思進取。
直到母親過世,韓信這才開始面臨生計問題。 韓信的母親在他未成年時就去世了,留給韓信的是滿腹書生氣和一身好武藝。韓信原本可以選擇讀書出仕,但他興趣不在四書五經(jīng),反而沉溺于江湖生活無法自拔。母親去世后,沒有了經(jīng)濟來源,韓信這才陷入生計窘境。
一開始,村民們還會施舍一些食物給韓信。但時間一長,大家都不耐煩了。韓信只好自己想辦法,他決定去河邊釣魚。
起初,鄰里鄉(xiāng)親還愿意資助韓信渡過難關(guān),給他一些吃的。但是依靠別人的施舍無法長久,日子一長,村民們也就不肯再養(yǎng)這個吃閑飯的人了。韓信不得不自己動手捕魚,才能填飽肚子。
然而韓信并不擅長捕魚。他蹲在河邊,時常一無所獲,饑腸轆轆。 韓信雖然武藝高強,但從未學(xué)過生產(chǎn)勞動技能,對釣魚這樣的活計完全是門外漢。
他笨手笨腳地在河邊制作漁具,試圖靠抓魚填飽肚子,但收效甚微,往往一整天都不能釣上一條魚。肚子咕咕叫,韓信只能忍饑挨餓。
有一天,一個洗衣婦女將飯食分給了他。這位善良的阿姨,足足幫助韓信渡過了幾十天的難關(guān)。 這個善良的大嬸,每日清晨都要來河邊清洗衣物。
她看不過去韓信天天餓得面黃肌瘦的樣子,便開始分給他一部分自己的口糧。連續(xù)一個多月,大嬸都會把準備好的飯菜分上一半給韓信解決溫飽,讓他免于挨餓。
韓信非常感激,表達了他日后一定會報答的心意。但是阿姨卻生氣了:“我看你這人一無是處,只會空談未來,連自己都養(yǎng)活不了,我只是可憐你才施舍的!”
這話深深刺痛了韓信,他的自尊心遭到巨大打擊。 韓信本想表達自己一定會報答大嬸的仁慈,卻被當場訓(xùn)斥不學(xué)無術(shù)。韓信自知目前確實一事無成,無顏面對大嬸的指責(zé),這話直戳他的軟肋,使他自慚形穢、無地自容。
一天,韓信在街上走著,忽然一個屠戶攔住了他,譏笑這個“只會耍嘴皮子”的人,要他選擇從自己雙腿之間爬過,還是用劍刺死自己。
圍觀的人都以為韓信會逃跑。然而韓信臉不紅氣不喘地從屠戶腿下爬過,讓所有人大跌眼鏡。其實,韓信精通兵法和劍術(shù)。只是他清楚,和一個屠戶爭執(zhí),無異于自找沒趣。所以他選擇了最聰明的做法。
但其他人并不知道韓信的內(nèi)涵。他們只覺得韓信是個怕死的無用之人。韓信自己也感到前途渺茫。直到陳勝吳廣領(lǐng)導(dǎo)農(nóng)民起義,他才看到機會的曙光。
二、投效失敗:道不盡心頭事
起初,韓信追隨項梁和項羽。但是他的才能并未受到賞識。韓信決定轉(zhuǎn)投劉邦,希望能一展宏圖。
可惜劉邦也沒看出韓信的獨特之處,只給了他一個小小的糧草官職。韓信認為才華被埋沒,萌生了離開的念頭。這時,丞相蕭何敏銳地發(fā)現(xiàn)了韓信的不平常,他立即上馬追趕,勸說韓信回心轉(zhuǎn)意。
蕭何對劉邦極力推薦韓信,說他絕對是個人才,如果劉邦想爭奪天下,韓信是必不可少的助力。劉邦這才重新審視韓信,親自為他舉行了登壇拜將儀式。
韓信也沒有辜負劉邦的知遇之恩。在短短一個月內(nèi),他就攻占了三秦之地,令劉邦重新?lián)碛辛藵h中。
在數(shù)次大戰(zhàn)中,韓信都展現(xiàn)出驚人的軍事才能,他以少勝多,以弱勝強,連戰(zhàn)連捷。“暗渡陳倉”、“背水一戰(zhàn)”等典故,都出自他的戰(zhàn)略妙計。
劉邦也對韓信刮目相看,稱贊他的才能勝過十萬大軍。韓信對劉邦忠心耿耿,視其為知己。兩人關(guān)系融洽。
前204年,韓信與張耳攻滅趙國,生擒趙王歇。韓信擅自請求劉邦封張耳為趙王以鎮(zhèn)撫趙地。劉邦雖為韓信的越級行為感到不滿,但還是應(yīng)允了他的要求。這成為兩人之間裂痕的開端。
前203年,韓信攻下齊國,但違背了劉邦與齊國的盟約。劉邦派去的使者酈食其,更被齊王所殺。韓信不僅沒有道歉,反而請劉邦封他為齊王。劉邦勃然大怒,但在謀士勸說下,還是封了韓信為齊王。
前202年,劉邦聯(lián)合諸侯圍攻項羽,但韓信和彭越中途退出,導(dǎo)致劉邦再次失敗。張良提醒劉邦,要封實地給韓信和彭越,以取得兩人的全力支持。劉邦于是封韓信為齊王,統(tǒng)領(lǐng)廣大的齊國之地。
最終,在韓信和彭越的幫助下,劉邦擊敗項羽,統(tǒng)一天下?身n信為人始終不夠謹慎,和劉邦的關(guān)系日益惡化。
前197年,陳豨在代國謀反。劉邦決定親征,原本打算帶上韓信一同出征。但此時的韓信已經(jīng)失去兵權(quán),被軟禁在都城。他以身體為由,推脫劉邦的調(diào)令。
很快,呂后就收到密報,說韓信計劃在劉邦出征期間造反。為防不測,呂后設(shè)計將韓信騙進宮中,然后用竹簽將他殺害。
韓信才華橫溢,軍事天才無雙,如果不是政治手腕不夠精明,也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33歲這年,華盛一時的齊王就此斃命。其父母妻子也被族滅,沒有丁沖子孫存留于世。
韓信的結(jié)局,是他政治上的盲區(qū)造成的。首先,他不懂政治禮數(shù),擅自封王越級請賞,和君主的關(guān)系日趨緊張。其次,他只想贏得戰(zhàn)爭勝利,不考慮政治影響,造成不必要的外交糾紛。
最后,他時常在戰(zhàn)功之后要挾君主,不惜以死相逼。這些做法都讓劉邦對他極為反感;蛟S在韓信心中,他忠于君主,為漢王效犬馬之勞。但在劉邦眼里,韓信是個不折不扣的政治冒進者。
一個人再怎么有本事,也必須懂得政治規(guī)則,蹈矩行事,方能長久站穩(wěn)腳跟。韓信雖然博得“兵圣”的美譽,但終究耐不住政治的考驗。他就像曇花一現(xiàn),既璀璨又跌宕,最終難逃被人割除的命運。
數(shù)百年后,人們提起韓信,既有欽佩,也有惋惜。這就是一個時代的悲劇。韓信的一生,成就了他的傳奇,也許這就是他存在的意義。但同時,也讓他注定無法善終。
生不逢時,他本可以平步青云,一統(tǒng)天下。卻因政治手腕不足,失去斗轉(zhuǎn)星移的良機。人生在世,不僅要有才華,更要懂變通。韓信雖天資過人,但終被一念之差所敗。
不管怎樣,韓信已經(jīng)成為那個年代的傳奇。他的一生,既驚心動魄,也啟人深思;蛟S正因為韓信的傳奇經(jīng)歷,后人看了他的風(fēng)流事跡,也就更有感觸了。
這就是韓信,一個備受爭議卻無人能忽視的傳奇人物。他的一生,歷久彌新,如同一曲佳話,被后人津津樂道。